【果位】-佛教果位是什么意思
果位(佛教解释)
佛教用语,在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的内容有所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
释义
佛教用语,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
分类
小乘佛教
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
大乘佛教
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
小乘佛教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可能有第二个佛,可见佛在小乘佛教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大乘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佛教用语,在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的内容有所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
佛教用语,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
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
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
小乘佛教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可能有第二个佛,可见佛在小乘佛教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大乘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这个故事最早是佛祖释迦牟尼入寂前,在灵山召集大众举行最后一次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向佛祖敬献一枝金色莲花,请求佛祖:如果还有未说的最上大法,希望能宣示给众人和将来的修行者。佛祖...
《施食获五福报经》上说:布施饮食的人,今生或来世可以得到五种福报‘寿、安、色、力、辩。’第一是是寿命会延长。因为人类和动物都靠著饮食来维持生命,施舍食物等于间接在...
一、恭敬佛我们好像很恭敬,其实很难做到,我们会说:“佛来当然恭敬,可是没有佛来呀!”但佛真正来时我们恐怕很难恭敬,至少对圣像我们不一定恭敬。广论上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像,若好若坏我们都应该像恭敬大师一样...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粗言,不能去说,因为既害人又害己。 在身、口、意三业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口无遮拦嘛。因为我们都有这种烦...
俗语说的好“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没有谁的一生是永远顺顺利利的,这就导致我们经常会产生生气苦恼的负面情绪,我们都知道生气时对自己非常不利的一种情绪。那么如何才能尽...
警惕无常,欢喜消业──佛陀生病的时候 人体生病有时候是对人类的一种警惕,让我们知道人生的无常,不知道什么时候病苦灾难会来临,警惕我们要赶快把握人生──今天不做、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