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佛教的无心什么意思?无心的意思

佛教的无心是什么意思?

  无心,即真心离妄念,没有执著。将散乱的心变成集中,从集中变成统一,从统一到没有执著。「无心」的「心」,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当我们放下这颗自我心时,才能真正变得柔软,否则别人多说你两句,立刻就会武装起来,变得有棱有角,不但无法心平气和的沟通,还很容易受伤。

  要达“无心”的目的,唯有采用佛法,不论顿法、渐法,都有一个原则:就是舍“有”舍“无”也舍“中间”,虽用方法,而不得执著有、无、中间的任何境界。在中国的禅宗,就是用话头、公案、打破疑团等的方法来锻炼修行者,达到无心的境界。此“无心”既不住于有,亦不住于无,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禅宗的方法,可达到无心的目的,达此目的之后,也不能保证永远处于无心状态,否则便已成佛。但是能有一次这种无心的经验,即称为“见性”,或名为“破参”。从此之后,奠定了信心,还得继续不断地努力修行,以期将无心的状态,维持得越来越久。

各辞典对“无心”的解释

  《佛学常见辞汇》对无心的解释

  1、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决非无心识为无心。

  2、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曰无心。

  《佛学大辞典》对无心的解释

  (术语)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非云无心识。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云无心。又一时休止心识而使不生,故云无心。如五位无心是也。宗镜录四十五曰:“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处。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先德云:一念妄心仅动,即具世间诸苦。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则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念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即乐。”同八十三曰:“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金刚经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传心法要下曰:“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点我:

相关文章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还有后半句,你却不知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还有后半句,你却不知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种观点混淆了圣凡、性德和修德,是执理...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 虚老五十六岁。那一年,扬州高寺准备连续打十二个禅七。虚老应众人之推举,前往高打七。下山至大通荻港后,虚老沿江而行,忽遇江水暴涨,无法行走。虚 老准备乘船渡江,因...

快速灭邪淫罪业,增长福报的方法

快速灭邪淫罪业,增长福报的方法

以下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

布施不分多少  一钵水也能使施主福运增长

布施不分多少 一钵水也能使施主福运增长

  舍卫城中,住着一位婆罗门,他天生聪颖灵敏、心思缜密,且拥有无数财宝,富可敌国,一生中几乎没有他想要而得不到的事物,城中的居民因而对他百般羡慕。他非常排斥佛法,常说:“布施是浪费金钱,行善是无义...

济群法师:为什么要给佛像开光

济群法师:为什么要给佛像开光

济群法师:为什么要给佛像开光   问:佛教为什么要给佛菩萨像开光 济群法师答:供养佛菩萨,主要是为了增长佛教信众对三宝的信心,在恭敬中约束身心,培植善...

清音居士:癌症晚期万般无奈,放下诸缘预知时至

清音居士:癌症晚期万般无奈,放下诸缘预知时至

2006年阴历五月初五晚5:55,我五十九岁的父亲在我和弟妹的念佛声中安详往生。父亲在命终前一个月才肯念佛,中间又反复怀疑,或而暂信旋又不信,却终感得预知时至,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