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佛教的无心什么意思?无心的意思

佛教的无心是什么意思?

  无心,即真心离妄念,没有执著。将散乱的心变成集中,从集中变成统一,从统一到没有执著。「无心」的「心」,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当我们放下这颗自我心时,才能真正变得柔软,否则别人多说你两句,立刻就会武装起来,变得有棱有角,不但无法心平气和的沟通,还很容易受伤。

  要达“无心”的目的,唯有采用佛法,不论顿法、渐法,都有一个原则:就是舍“有”舍“无”也舍“中间”,虽用方法,而不得执著有、无、中间的任何境界。在中国的禅宗,就是用话头、公案、打破疑团等的方法来锻炼修行者,达到无心的境界。此“无心”既不住于有,亦不住于无,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禅宗的方法,可达到无心的目的,达此目的之后,也不能保证永远处于无心状态,否则便已成佛。但是能有一次这种无心的经验,即称为“见性”,或名为“破参”。从此之后,奠定了信心,还得继续不断地努力修行,以期将无心的状态,维持得越来越久。

各辞典对“无心”的解释

  《佛学常见辞汇》对无心的解释

  1、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决非无心识为无心。

  2、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曰无心。

  《佛学大辞典》对无心的解释

  (术语)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非云无心识。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云无心。又一时休止心识而使不生,故云无心。如五位无心是也。宗镜录四十五曰:“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处。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先德云:一念妄心仅动,即具世间诸苦。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则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念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即乐。”同八十三曰:“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金刚经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传心法要下曰:“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药师佛感应真实公案

海涛法师:药师佛感应真实公案

有一个人,他儿子跟地下钱庄借钱,结果跑路。后来地下钱庄就一直来逼啊一直来逼啊,不然要放火烧房子,老人家都快神经病了,啊,结果后来,没办法了,真的没办法了,他房子卖...

《释迦佛广传》:三、布施品27、金色国王施舍口粮

《释迦佛广传》:三、布施品27、金色国王施舍口粮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看风水不如依照这些定律改造命运

看风水不如依照这些定律改造命运

 看风水不如依照这些定律改造命运一、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四回拜海云比丘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四回拜海云比丘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参海门国海云比丘 观海现佛摩顶说经  忆念受持聚笔难写 普眼法门入治地住  这时,善财童子专心致志,思惟善知识所教导的道理,没有其他的杂念,也没有其他妄想。  善财童子一...

南怀瑾:人的生命投生的过程01

南怀瑾:人的生命投生的过程01

南怀瑾 : 人的生命投生的过程01我们现在再来讲投生了啊。投生,刚才讲六道的生。六道的生就很复杂了。六道的生非常复杂,尤其天道的生、阿修罗道的生都不谈。而且我们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