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佛教的无心什么意思?无心的意思

佛教的无心是什么意思?

  无心,即真心离妄念,没有执著。将散乱的心变成集中,从集中变成统一,从统一到没有执著。「无心」的「心」,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当我们放下这颗自我心时,才能真正变得柔软,否则别人多说你两句,立刻就会武装起来,变得有棱有角,不但无法心平气和的沟通,还很容易受伤。

  要达“无心”的目的,唯有采用佛法,不论顿法、渐法,都有一个原则:就是舍“有”舍“无”也舍“中间”,虽用方法,而不得执著有、无、中间的任何境界。在中国的禅宗,就是用话头、公案、打破疑团等的方法来锻炼修行者,达到无心的境界。此“无心”既不住于有,亦不住于无,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禅宗的方法,可达到无心的目的,达此目的之后,也不能保证永远处于无心状态,否则便已成佛。但是能有一次这种无心的经验,即称为“见性”,或名为“破参”。从此之后,奠定了信心,还得继续不断地努力修行,以期将无心的状态,维持得越来越久。

各辞典对“无心”的解释

  《佛学常见辞汇》对无心的解释

  1、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决非无心识为无心。

  2、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曰无心。

  《佛学大辞典》对无心的解释

  (术语)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非云无心识。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云无心。又一时休止心识而使不生,故云无心。如五位无心是也。宗镜录四十五曰:“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处。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先德云:一念妄心仅动,即具世间诸苦。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则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念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即乐。”同八十三曰:“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金刚经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传心法要下曰:“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点我: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食肉之人,虽不亲自杀,亦难免杀业。劝

印光大师:食肉之人,虽不亲自杀,亦难免杀业。劝

又智本既能持月十斋、年三斋,何不长斋?食彼之肉,养我之身,人固习而安之。试一反思,则将战惧不安,况实杀之食之乎?《孟子》谓:“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夫与子皆长斋...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云驰代龙被啄81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云驰代龙被啄81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六、精进品 81.云驰代龙被啄  久远之前有一金色城市,国王名为云顶,育有一非常俊美之太子。此具殊胜功德之太子也即后来之释...

【舍利子】是什么?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舍利子】是什么?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舍利子是什么?真的存在吗?  舍利子,亦称坚固子,是指佛陀涅槃火化后的结晶体。舍利子是真的存在的,依据佛典,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大多推测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骨骼和其他物体共同...

道证法师:助念不是高姿态的劝导,而是顺情疏导他

道证法师:助念不是高姿态的劝导,而是顺情疏导他

顺情而化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弥陀要解里面有一段话解释:「化作众鸟何义?」蕅益大师说:阿弥陀佛化作众鸟,是什么意...

净空法师:为什么不占有,一切法是缘生缘散,占有

净空法师:为什么不占有,一切法是缘生缘散,占有

放下要从最粗、最明显的下手,我不占有,我了解了,为什么不占有,一切法都不可得。《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占有什么?占有不到。不但身外之物你不能占有...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3、极难行之种种布施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3、极难行之种种布施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