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是什么意思?佛教法相指的是什么?

佛教法相是什么意思?法相指的是什么?

  法相,在佛教里有两个解释,一是指诸法的相貌,诸法所具本质的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二是指法相宗,唯识宗的特质在于分析或分类说明法相,故又称法相宗。

各辞典对法相的解释

  《佛学次第统编》:诸法一性而相万殊,由万殊之相以言法,故曰法相。

  《佛学大辞典》:(术语)诸法一性殊相,殊别之相,由外可见,谓之法相。维摩经佛国品曰:“善解法相,知众生根。”大乘义章二曰:“一切世谛有为无为,通名法相。”【又】法相宗之略称。

  《佛学常见辞汇》:1、诸法显现于外之相状。2、指教义上之分齐、区别、纲要。

  《三藏法数》:(一)菩萨修慈忍时,谛观世间一切诸法,皆即法界真实之理,无取无舍,无嗔无喜,平等一相;由是观故,灭众生相,成就法相,是为法相。(二)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相,故名法相。(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

索达吉堪布: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

问: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关系和感情?  索达吉堪布:为了受持清净的戒律,该放时也应该放下。但所有人情是不是都要放弃呢?作为修行人,这是不一定的。否则...

【开光】是什么意思?佛教是怎么开光的?

【开光】是什么意思?佛教是怎么开光的?

开光(佛教仪式)  开光,又称开光点眼,多用在神像或者宗教艺术品上,乃是透过宗教仪式,请来神灵以灵力进入神像或宗教艺术品内。主其事者通常是僧侣或者道士,在台湾,也常由民意代表、高级官员或者门阀闻人为之...

《百业经》:(34)两位仙人偕众眷属出家证果

《百业经》:(34)两位仙人偕众眷属出家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净空法师法语:随缘里面流露出来是智慧,没有烦恼

净空法师法语:随缘里面流露出来是智慧,没有烦恼

1 十方一切诸佛成佛方法,第一奇妙的就是念佛。所以海贤老和尚劝人念佛,念佛要紧,念佛重要,其它的全都是假的。假的就应该放下,彻底放下,放得干干净净、一尘...

虚云老和尚朝礼五台山两次蒙文殊菩萨搭救

虚云老和尚朝礼五台山两次蒙文殊菩萨搭救

  老和尚是在清咸丰八年(岁次戊午十九岁)离家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次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光阴过得真快,老和尚割爱辞亲,不觉转瞬就是二十多年。自忖道业没有成就,终日随风飘荡,...

弟子周利槃陀伽愚昧的业因,被佛陀一语道出

弟子周利槃陀伽愚昧的业因,被佛陀一语道出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生性愚昧、驽钝,其他的弟子便请示佛陀:世尊,什么因缘使周利槃陀伽生而为人,却心性愚钝?佛告诉诸比丘:这是由于他过去生所造作的业因,而感得今生的果报。接着便为比丘们开示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