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的九戒

戒躁。一本书没看几分钟就跑去看电视;等人超过了五分钟就火冒三丈;在新单位没工作几个月,就想怎么还不升职、加薪……如果你经常有这些浮躁的行为,试着想一想,农民从播种到收获需要近一年的辛勤劳作。实际上,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任何事情也是一样。只有克制浮躁,耐心付出,才能成功。

戒卑。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别因为物质条件、外貌、才能等不如别人就自卑。你的心灵、个性和才能也同样能让人刮目相看。如果你是一个苹果,那么就试着去做一个更好的苹果,别把自己去和橘子、桃李等做比较。

戒傲。因为某方面超过了别人就以为自己事事比人强,连言谈举止间都带着傲气。这不仅会惹人反感,还会制约你的发展。“谦则受教有地,可取善无穷。”未来能否有发展取决于你是否有谦敬之心。

戒妒。看到别人幸福、成功,就产生了妒忌心,希望看到别人栽跟头,甚至阻碍、破坏他人。就如同盆子里的螃蟹,自己爬不上去,就把爬上去的螃蟹拉下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嫉妒,不如用这有限的精力,经营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让别人赞叹艳羡。

戒愁。印度有首古老的诗歌:“假若困境可解,何必心烦意乱?假若困境无解,郁郁寡欢又有何用?”遇到困难时,忧愁不仅没用,还会占用心理资源,妨碍我们找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若能平心静气,把握住当下,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事情往往会迎刃而解。

戒慎。谨言慎行固然必要,但是对别人脸色过分敏感,做事总提心吊胆,担心犯错误,只会缩手缩脚,一事无成。不犯错永远不会成长。该做的事就大胆做,该说的话就大胆说。如此心地才有一种坦然、豪气,人生才有一番风景。

戒悲。人生难免有不幸,若总是沉浸于不幸中,心灵就会永远禁锢在过去。古人说“人生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树不会停在一个伤痕处再不生长,当它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时,树疤就成为沧桑过去的一个小小痕迹了。

戒疑。别人私语,就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遇到了“倒霉事”,就怀疑是周围人有心为之……多疑会让人对所有人失去信任,生活在孤独恐惧的小圈子里。心底无私天地宽,不妨学会信任,多与人为善,收获的也是别人的关怀、温暖,而心中的疑云也会自然消散。

戒怒。心理学家实验发现,人愤怒时所呼出的气体,可以凝结成紫色的液体,而这种液体竟能让小白鼠中毒而死。因此生气不仅会伤害别人,更大的受害者是自己。爱生气的人,若能常看到他人的优点,找到事情好的一面,就会生出感恩心,愤怒也会自然消散了。


 

点我:

相关文章

放过自己

放过自己

没人心疼的时候,就自己心疼自己;没人爱的时候,就自己爱自己,人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忧伤,每个人有自己的幸福,每个人有自己的...

手淫是废人的无形毒药

手淫是废人的无形毒药

如果说这世上有哪种毒药能无色无味无形,人食之尚觉可口美味异常。而中毒后确不光能摧毁人的身体,还能重创人的灵魂。求生不可,求死不能,堪比毒中之王,这种毒药就是淫了。...

净空法师:真正念佛,必須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否则

净空法师:真正念佛,必須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否则

真正念佛,必须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绝对不留恋。假如我们在这个世间还有计较,我们这个心不清净,这个坏了我们这一生成佛的大事。所以首先我们要把「得失」这个念头放下,因此...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佛教解释)  道场,梵文(Bodhimanda)的意译,音译为菩提曼拏罗。原指释迦牟尼成道之处为道场。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如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分别为文殊菩萨(五台山)、普贤菩萨(峨眉...

法王如意宝:所有人死后,在中阴法王面前人人平等

法王如意宝:所有人死后,在中阴法王面前人人平等

无垢觉性明点我们这里现在有数千僧众,将来总有一天会各奔前程,如果大家一起共同发愿,将来肯定会往生极乐世界,并且阿弥陀佛也会安慰、加持我们,使我们获得幸福快乐,除此...

怡僧法师:佛教的正法指什么

怡僧法师:佛教的正法指什么

佛教的正法指什么  在许多经书里和各种方式的修持里都经常谈到“正法”,学佛的人们经常说要看正法的书,要修行正法。 一般人认为不是邪教那就是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