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的九戒

戒躁。一本书没看几分钟就跑去看电视;等人超过了五分钟就火冒三丈;在新单位没工作几个月,就想怎么还不升职、加薪……如果你经常有这些浮躁的行为,试着想一想,农民从播种到收获需要近一年的辛勤劳作。实际上,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任何事情也是一样。只有克制浮躁,耐心付出,才能成功。

戒卑。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别因为物质条件、外貌、才能等不如别人就自卑。你的心灵、个性和才能也同样能让人刮目相看。如果你是一个苹果,那么就试着去做一个更好的苹果,别把自己去和橘子、桃李等做比较。

戒傲。因为某方面超过了别人就以为自己事事比人强,连言谈举止间都带着傲气。这不仅会惹人反感,还会制约你的发展。“谦则受教有地,可取善无穷。”未来能否有发展取决于你是否有谦敬之心。

戒妒。看到别人幸福、成功,就产生了妒忌心,希望看到别人栽跟头,甚至阻碍、破坏他人。就如同盆子里的螃蟹,自己爬不上去,就把爬上去的螃蟹拉下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嫉妒,不如用这有限的精力,经营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让别人赞叹艳羡。

戒愁。印度有首古老的诗歌:“假若困境可解,何必心烦意乱?假若困境无解,郁郁寡欢又有何用?”遇到困难时,忧愁不仅没用,还会占用心理资源,妨碍我们找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若能平心静气,把握住当下,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事情往往会迎刃而解。

戒慎。谨言慎行固然必要,但是对别人脸色过分敏感,做事总提心吊胆,担心犯错误,只会缩手缩脚,一事无成。不犯错永远不会成长。该做的事就大胆做,该说的话就大胆说。如此心地才有一种坦然、豪气,人生才有一番风景。

戒悲。人生难免有不幸,若总是沉浸于不幸中,心灵就会永远禁锢在过去。古人说“人生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树不会停在一个伤痕处再不生长,当它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时,树疤就成为沧桑过去的一个小小痕迹了。

戒疑。别人私语,就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遇到了“倒霉事”,就怀疑是周围人有心为之……多疑会让人对所有人失去信任,生活在孤独恐惧的小圈子里。心底无私天地宽,不妨学会信任,多与人为善,收获的也是别人的关怀、温暖,而心中的疑云也会自然消散。

戒怒。心理学家实验发现,人愤怒时所呼出的气体,可以凝结成紫色的液体,而这种液体竟能让小白鼠中毒而死。因此生气不仅会伤害别人,更大的受害者是自己。爱生气的人,若能常看到他人的优点,找到事情好的一面,就会生出感恩心,愤怒也会自然消散了。


 

点我:

相关文章

道证法师:不执着,不持戒,其实是执着自己的贪嗔

道证法师:不执着,不持戒,其实是执着自己的贪嗔

以为自己是大乘菩萨,不执着,不用持戒,其实是执着自己的贪嗔痴慢而不自知我们要特别注意,有人误会很深,以为不要照戒律,生活放逸随便,这样叫做自在,甚至叫做般若智慧,...

【着相】怎么读?着相是什么意思?

【着相】怎么读?着相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着相?着相怎么读?(佛教解释)  着相的读音是「zhuo xiang」。着相也就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相”指某一事物在我们脑中形成的认识,或称概念。它可分为有形的(可见的)...

谈恋爱也不能亏德行,否则容易婚姻坎坷、晚运不好

谈恋爱也不能亏德行,否则容易婚姻坎坷、晚运不好

世间万物,不要欠人情债,情债是最难还的,欠了情债,最终都有果报,要么姻缘难成,要么婚姻姗姗来迟,要么晚年不幸福,孤单凄清。不管男女,不尊重,不爱惜,花心,劈腿,伤...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学习①——“药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学习①——“药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所讲之经。这部经和《阿弥陀经》一样,是指导实践与应用的佛经,没有像《金刚经》、《心经》一样,对佛教理论作详尽论述,看起...

净空法师法语:放下妄想执著,即是无住

净空法师法语:放下妄想执著,即是无住

◎所以总是要记住,经要听,愈听愈欢喜,愈听愈增长我们求往生的念头,我们往生的信心不足,愿心不足,常常听经,会把我们补足,为什么,对事实真相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了。...

嘎玛仁波切:儿女对父母感情淡了怎么办?

嘎玛仁波切:儿女对父母感情淡了怎么办?

很多为人父母的都有这个体会: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供他们上完大学,结了婚,就搬出去自己住了,对父母的感觉似乎越来越淡,关系也越来越不密切,交流更是越来越少,因此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