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什么是觉悟?佛教的觉悟是什么意思?

【觉悟】什么是觉悟?佛教的觉悟是什么意思?

觉悟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

  觉悟,即开悟智慧,也就是对世间种种现象,真理的透彻了解,不为迷茫,非常自在、笃定、镇定、有方向感、开启真智。谓领悟佛教的真理,以此指开悟的人,与执迷不悟者相反。觉悟是智慧的来源,我们人类最缺少的,最缺乏的就是智慧。释迦牟尼佛是觉悟者,彻底觉悟了的人,我们人是还没有觉悟的佛,是未来佛。我们人和佛的区别在于觉悟与不觉悟,在于有智慧和没智慧。人类是愚痴的人,佛是彻底觉悟的人,他有智慧,而且是大智慧。

  佛陀之所以能够成为觉悟者,能够亲证趣向解脱的真理,也正是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和学习而来。佛在悟道之后的四十多年之间,将他所觉悟的佛法传授给苦难之中的众生。当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他内心看到的世界就是佛国净土。看到的众生是平等的,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是佛。这并不是佛在说谎或是在自我陶醉,因为佛陀的确已知一切众生都具有佛的智慧、佛的本性,只是众生自己尚未觉悟,乃是还没有醒来的佛。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多年的法,就是希望我们发觉自己本具的佛性。

  颠沛于残酷现实之中的人,要学会通过佛法觉悟内心,以减轻人生的种种痛苦。唯有看破放下,才能自在;唯有解开心结,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以此放下解脱,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妄想,而达慈悲平等,清净超然的境界。

各辞典对“觉悟”的解释

  《佛学大词典》对觉悟的解释

  觉悟,觉醒了悟之意。即体得真理、开发真智。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载,觉悟乃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之相。又六十华严经卷七(大九.四三七中):'又放光明名见佛,彼光觉悟命终者,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大四四.二五八中):'虽于粗念住相而得觉悟,犹自眠于生相梦中,觉道未圆。'由此可知,觉悟有自了悟与从他而觉醒之别,其觉悟之程度亦有深浅不同。[六十华严经卷六、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六]

  《俗语佛源》对觉悟的解释

  觉,梵语菩提bodhi,鸠摩罗什译作“道”,玄奘译作“觉”。“觉”有觉察、觉悟两层意思:觉察即察知恶事,觉悟即开悟智慧。佛家说:会得真理以开真智为“觉悟”。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十:“觉察名觉,如人觉贼;觉悟名觉,如人睡寤。”同书又说:“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道言自觉,简异凡夫,云言觉他,明异二乘,觉行究满,彰异菩萨,是故独此偏名佛矣。”

  中国先秦原有“觉悟”一词,见《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意为醒悟。然而此词广泛流行,乃在佛教传入以后。《隋书.经籍志》载,释迦“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增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所谓“佛”,就是完全、彻底的觉悟者。后谓认识以前的错误为“觉悟”。如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至于富于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今常指政治方面的认识水平。如:政治觉悟、革命觉悟。(李明权)

点我:

相关文章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可...

宽见法师:随力随分随缘做善事

宽见法师:随力随分随缘做善事

随力随分随缘做善事 弟子:阿弥陀佛!师父,当我走在路上,看到许多的垃圾在地上,我观察:首先是我自己怕脏不想拾起,其次是垃圾太多,没有时间捡完,弟子如何处理呢...

【四谛】四谛是什么?佛教中的四谛是哪四谛?

【四谛】四谛是什么?佛教中的四谛是哪四谛?

四谛(佛教解释)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佛教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谛概说  「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佛陀因证悟「缘起」而成佛,但因缘起深奥难解,为使尚未起...

嘴狠,赢一时 心宽,赢一世

嘴狠,赢一时 心宽,赢一世

嘴狠,赢一时,心宽,赢一世。坦诚待人,真诚做事,淡定看人,淡然处世。寡言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张口说话容易,闭嘴沉默不易,争强好胜,只会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学...

信愿法师:弥陀光无碍 命终生净土

信愿法师:弥陀光无碍 命终生净土

【念佛感应录】弥陀光无碍 命终生净土陈泰来先生,今年(2018年)7月15日病逝于香港。生前不信佛的他,因得家人为其助念,于中阴阶段,蒙佛放光接引,安然超生西方净...

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佛教解释)  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简介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