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说的【自在】是指什么?佛教自在的意思

自在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自在是指进退无碍。真正的自在,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摆脱了烦恼的束缚。佛法说凡事都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既非真实,就不要执着了。唯有对一切现象不起执着,才不会生起爱憎等烦恼心,那就是自在的人。

佛教自在的意思(圣严法师)

  什么叫自在?自在的意思可分身自在和心自在。身自在是指我们的身体进和退没有阻碍,心自在指从烦恼中得解脱。身自在如果能修得神通,就能够变化。

  但是神通有限,一般凡夫的神通并不持久,事实上,除非已成佛,否则不可能有真正的身自在。如果有肉身存在,即使有神通,仍不可能不死,所以,仍是不自在。

  心自在是用“智慧”来看这世界,心就不会受到阻碍,因为以智慧看世界,世界都没有问题。因为,只有个人有贪、嗔、痴、慢、疑等种种的问题,所以才觉得世界有问题。

  凡夫就是凡夫,圣人能够得自在后便永远自在,而凡夫只能以观念来指导、纠正;但小烦恼可用佛法的观念来化解,而重大烦恼产生时就不容易了。所以,往往有些人要求自己太高,希望一听到佛法就能使心自在,这是不切实际的。有不同层次的众生,也就有不同层次的自在。一般的众生就叫烦恼的众生,既是烦恼的众生,便不可能有真自在,所以就叫作不自在。有的人烦恼很重,可是却常说他是最快乐的人,但往往刚刚还说最快乐的人,马上泪眼婆娑,这是真正的自在吗?若有人出生于监牢,对监牢以外的事全不知道,或许他会觉得监牢也不错嘛!只有从监牢外面进去的人,才明白进了监牢是不自在。同理,众生从佛法而知自己是不自在的,而我们能去体验,这是非常可贵的事。

  另外,小自在是小乘的圣人所有的,佛教有大乘、小乘。小乘乃指只管自己的解脱者,但因其畏惧在现实世间有生、死、苦、难,所以离开生死,住入不生不死的境界。但真正的自在是不怕生死,也不受生死束缚。所以,小自在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希望的是佛和大菩萨的大自在。因为只有佛才能既不怕生死,也不怕任何苦难,而他自己也没感受有苦难。地藏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又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种以愿力、自主、自动到众生需要的地方,出入随心所欲,这就叫自在,而众生因业力非去不可,要想出来出不来,就叫不自在。

佛教自在的意思(宣化上人)

  所谓“自在”,就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那么“自在”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自在?在什么地方不自在?在圣人的地位,就能自在;在凡夫的地位,就不自在。

  为什么在圣人的地位,就能自在?因为圣人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缘故,所以能得到自在。为什么在凡夫的地位,就不自在?因为凡夫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缘故,所以不得自在。

点我:

相关文章

慧光法师:随缘不是懒惰的代名词

慧光法师:随缘不是懒惰的代名词

随缘不是懒惰的代名词 --慧光和上开示--   放下,是不执着,不是叫你不要!所以往往会误解,佛教什么都教我们都不要,不要到最后,就整个人就消极...

慈悲和宽容待人,我们将得到收获,那就是平安和快

慈悲和宽容待人,我们将得到收获,那就是平安和快

佛法让我们懂得,人间无常,人命就在呼吸间。好好学佛,珍惜因缘,用菩萨的智慧来去除瞋恨,消除业障,回归清净无染的本性。春播秋收,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用...

蔡礼旭:因为孝心化解了癌症

蔡礼旭:因为孝心化解了癌症

曾经听到一位长者,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他记忆很深刻,他的父亲每天早上起床,然后到奶奶的床前问好、问安,帮奶奶打洗脸水。等把奶奶照顾好了,接著很欢喜的把奶奶的便器扛在...

善导大师:随缘杂善都是少善根,一心不乱就是专念

善导大师:随缘杂善都是少善根,一心不乱就是专念

一、善导大师「涅槃正因」之偈《法事赞》是善导大师以赞偈的形式解释《阿弥陀经》的要义,其中这四句话是非常著名的,也就是解释《阿弥陀经》「少善根不得往生,执持名号一心...

大安法师: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大安法师: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天到晚这么忙,都耽误我自己念佛修行了。”如果你能建立起自他不二、众生同...

放生改造命运,救度众生的功德无量

放生改造命运,救度众生的功德无量

古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见救命的功德是非常之大。记得在学佛之前,我看过一本修身立命的书籍《了凡四训》,其中就说了如何:命自我立,福自我求。我当时看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