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真的知道吗?看佛教是怎样

佛教是如何定义善恶行为的呢?首先,在我们日常行事中,善的行为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安乐。比如布施这种善行,既能帮助我们克服自身的贪心和吝啬,使人格得到净化,还能招感未来福报。其次,善的行为不仅对自身有利,更能对其他众生有所利益。仍以布施为例,我们在自己受益的同时,也给被帮助的人带去利益。衡量一种行为是否属于善行,可以用这两个标准检验。

有些行为虽能带来眼前的快乐和满足,却不能使人格得到提升,不能给未来生命带去利益,甚至会造成过患,则不能称为善行。所以,佛教评判善恶行为的标准,不仅看现前产生的苦乐,更要看它对未来生命的延续是否有益。

佛法所说的善恶,是由业果而定的。所造的业能够感得未来乐果的,称之为善;所造的业能够引发将来苦果的,称之为恶。业的善恶在于人的心,我们的动机、烦恼、造业的轻重等,都影响着未来的果报。由于知见和烦恼,平常人造业很难有纯善的,多是善恶夹杂,所感果也往往苦乐交织。

决定业的善恶、轻重,有发心(动机)、对象、行为、结果几个因素。发心又往往受到贪、嗔、痴等烦恼的影响,发心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有标准的、以佛法的智慧指示的,不是自以为的。试看,世上多少恶行假借爱的名义而为?

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的时候,造善业还是造恶业跟动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做任何事情时,一开始的动机就非常重要,动机要正确,要善良,到最后的时候,回向也要如法,也要善良,这样才能够确保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善的。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有时候可能发心很好,但正做的时候,什么业都夹杂在一起,贪、瞋、痴、慢、疑,什么烦恼都混合在一起,很多业就不清净了,现行的时候,肯定是杂染、清净搅杂在一起。那怎么办呢?就要靠最后的如法回向让它清净。因此,对于最初的动机和最后的回向都要把握好,尤其以最后的为准,因为最后的回向决定了造业的方向。

佛法谈到善的行为和起因,跟世间法是有所区别的。佛法里面所谈善的本身就是要止恶,也就是说不能造恶业,不能去做这些有过失、有损于人、有害于世间的行为。也就是说,要行善,就必须止恶。要止恶的话,必须首先要培养起对三宝、对佛法的真实信心,否则遏制不了无边的恶业。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去造作这些恶业,善心、善缘、善行才能够慢慢培养起来、积聚起来。通常人忽略了这一部分,他会说,我去做一点好事,拜拜佛、念几卷经,或者向庙里捐几个钱就行了,但实际上却还默默无闻地在造恶业。

恶业的力量是很大的,佛法怎么有办法入心呢?所以,佛教里面特别注重忏悔法门,忏悔就是忏除前愆、不造新恶,不断悔过,发心不二过。只有把造恶业的心停掉了,才有办法行善。

在世间,我们常常会接触到、接收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认为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会吃亏;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错的,是不应该的。佛法恰恰相反,佛法告诉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好的,是应该的,是善良的,是能够带来快乐的。世间方面常常告诉我们,不去帮助别人、不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佛法告诉我们去帮助别人、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这两个定义刚好是相反的。

我们常常讲的“善”和“恶”,都是从世间法立场上来谈的,而真正从无相无为的概念上看,事物的本质是超越善和恶的,是没有善恶形相、没有善恶概念的。也就是说,善和恶的概念,只是在世俗谛范围内、在世间法里面有。

佛法不是糊涂法,不执著于善恶是超越的层面,在胜义谛的层面说的,绝非否定善恶、没有标准。因果不虚,佛法中对善恶的定义有着清楚的标准,而且不会随着时空的变迁而改变。善恶的评判,是针对每个人的心念和行为而言的。佛陀为众生开示最普遍、最粗重的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婪、嗔恚、愚痴,与之相反即十善业。十恶业是堕落之门,十善业则是一切善法的根基。

众生本就在无明大梦之中,自他都是分别心分别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善与恶也都是分别、都是梦。但当我们还没有清醒,还在这个大梦中时,分别善恶就非常重要,造善能让我们渐渐趋向清醒,造恶却让我们陷入越来越深的蒙昧。但是,对善也不能执著,那样也是醒来的一道障碍。

文章根据济群法师等大德相关开示综合整理,欢迎分享,自利利他!

 

点我:

相关文章

学佛人要了解人间八个“不”,一定会看破放下!

学佛人要了解人间八个“不”,一定会看破放下!

学佛人要了解人间八个“不”,一定会看破放下:一、不贡高我慢。这个世界天外有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圣人的时候,你自己千万不能把自己当成圣人;当别人不把...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F 第55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F 第55

第550经(离经):经中叙述若圣弟子念于六种功德(六念)的话,就能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之法。 本经是迦旃延尊者转述佛陀之六法:“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

隆莲法师:隆莲法师关于佛教与作家的对话

隆莲法师:隆莲法师关于佛教与作家的对话

隆莲法师关于佛教与作家的对话 作家:佛教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 隆莲:佛教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探索宇宙和人生的真理。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是不是这个世界除了物质就没有...

蕅益大师:毗尼藏者,佛法纪纲,僧伽命脉,苦海津

蕅益大师:毗尼藏者,佛法纪纲,僧伽命脉,苦海津

毗尼事义集要缘起毗尼藏者。佛法纪纲。僧伽命脉。苦海津梁。涅盘要道也。粤自鸡园初唱。召善来而戒体斯成。迨夫鹤树潜晖。申顾命而木叉是重。必因犯以乃遮。体则叶于无作。若...

达真堪布: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彻底治愈抑郁症

达真堪布: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彻底治愈抑郁症

问: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彻底治愈抑郁症?答:精进学修佛法,把佛法里讲的这些道理弄明白。自己打开智慧了,所谓的这些心结自然就解开了。学佛修行明理很重要,若不明理的话,那...

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福报是很难的!

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福报是很难的!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脱法之人所追求的世间洪福。但世间福报也是在因果法则的自然运行之中的,且看《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文昌帝君怎么说。他自述道:“上帝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