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僧法师:什么是佛教

什么是佛教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大多数人包括佛弟子忽略了佛教的真实意义。
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的是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是学。
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是修。这个过程就是教育。
一个小孩成长为有学识的大人要接受“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凡夫众生要成佛也需要文化素质教育。这个教育过程就是学.修.....
 
什么是佛法
佛是觉者!即觉悟圆满的人。
法是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佛法道理能超越人的主观意识形态,透过事物的现象,参悟和开发我们本有的究竟圆满的智慧和能力。这种无限超越的真理,已远远越过了宗教的模式。
 
什么是智慧
我们的“心”能创造出高科技和先进的物质文明。它依赖什么才能有这样的创造力呢?这种创造力来源于“智慧”。智慧是离开我们的主观执着和思想意识分别,而对事物本质产生的观察力和显现力。智慧就是心理的能量。要开发这种能量,首先要超越我们的主观意识。因为我们本来具有的智慧,往往要受到主观意识的障碍和限制,而不能显现。比如人们对自己爱好的事物特别了解感兴趣,对不喜欢的东西反感而没兴趣,这样就局限了自己对爱好之外事物的认知和了解。我们对事物的观测力和认知本来是圆满无缺的,就因为自己的主观执着,让我们本有圆满的智慧不能显现。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乳母,抱着小儿赶路,途中疲困得很,休息一下就睡着了。这时有人拿欢喜丸给小儿吃。小儿伸手接住,贪着它的美味,不管身上的饰品物件。这人乘机把小孩所挂的项圈、璎珞、衣物都解下拿...

佛陀指月启发众比丘的故事

佛陀指月启发众比丘的故事

  编者按:你了解佛法的意义吗?你把佛法当成我们累世学习的终极目标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佛陀说他的言教、他所传授的佛法,仅仅是觉悟真理的工具,而不是真理本身,所以要理智地对待,不应...

脾胃不好的原因,是爱怨人

脾胃不好的原因,是爱怨人

刘力红教授讲到研究中医多年,觉得已经有些见解了,但他第一次看到王凤仪善人讲人的情志:怨恨恼怒烦,对人的五脏的影响时,才发现自己是个普通的医生而已,惭愧不已。王善人...

当因缘不具足,就不能贸然去独修!

当因缘不具足,就不能贸然去独修!

  当因缘不具足,就不能贸然去独修!  世尊成道后未久,弥醯尊者作为侍者,悉心照料着佛陀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一大早,弥醯就外出乞食。乞食完毕,尊者在返程途中,见到一处地势平整、清凉幽雅的树林。在...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序言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序言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作者: 魏承思 序言 中国佛教文化史是一个古老的综合论题。 远自释道安首倡“出家无姓,同称释子”,综理经录为中国佛典目录学之始。罗什为答慧...

凡心问禅:以此五种心态供佛,功德无量!

凡心问禅:以此五种心态供佛,功德无量!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