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慧法师: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台湾体慧长老开示 尊敬的上道下航大和尚,各位菩萨、各位在家居士大家早安,阿弥陀佛! 唐代是佛教的鼎盛时期、黄金时代,历史人物诗人白居易是当时的大官,地位显赫。一天他慕名来拜访得道高僧了禅禅师,了禅禅师就连他的床铺都是在树上,只能坐不能睡,白居易对他拜了三拜,问禅师:“何为佛法?”了禅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所以说学佛要学谦卑、恭敬别人的心。越修行的人越慈悲,谦受益、满招损。懂得和合的人,家和万事兴,走遍天下无敌手,把家里的人看成佛、菩萨,把讨厌的人看成是前世最亲的亲人、最爱的人,好心就会有好报。深信因果,起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果报,真正的佛会对贪嗔痴说不要,所以我们要慢慢学佛的好榜样,发菩提心就是人间的菩萨,念佛的人要把贪嗔痴甩掉,依法不依人。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学佛就是要学信心,信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成佛。佛教重视礼,现在所有的宗教都在像佛教学习,虽然不同的教育,但是都有共同的理念—向善心!‘未为成佛,先结善缘’做什么能结善缘,断除恶业呢? 首先你要先学会种三亩地: 1、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修持善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救济众生的悲田。《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阎浮提众生布施较计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相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暗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谕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悲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都能拿出慈悲心,下心含笑,拿着你结缘的种子,亲手布施与他,安慰他柔和慰育所得的布施比别人布施百万沙河还大,动一颗善良的布施心,哪会没有福报,因果丝毫不爽,世界有很多说不出的痛苦,佛陀告诉我们“快到极乐世界吧,世间太残忍、太痛苦了,有太多的不自由、不平等。”而到极乐世界成佛的最好办法即断恶,不再结恶缘,积极结善缘,众善奉行,要明理就会很快乐。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诸恶莫做即是将贪、瞋、痴三个根本烦恼断除。众善奉行即不可以说小善事就不去做,小善不集不成大善。释迦牟尼佛也是从基本的小善事做起的,做善事需要培养,日行一善、广结善缘是最好的解冤咒! 阿弥陀佛,大家好。往生助念也是很关键的,我们也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进行操作。第一,首先要与亡者结缘,这是很重要。如果不与亡者结缘,我们操作的人员用不上劲,亡者是不会认... 佛号是什么? 佛号,即佛名,佛教各诸佛及大菩萨的名号。如: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佛号(称本师释迦牟尼佛)。另,佛教中佛教徒最常持名的还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号,很多佛教徒谈到持佛名号常专指持阿... 怎样看待财富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并享用财富。尤其在今天,个人生活的改善,自我价值的体现,社会效益的达成,都是以财富的增长作为衡量标准。但正如俗话所说... 略谈三皈依(皈依三宝)慧净法师 为何三皈依 一、定信仰二、消灾障三、增福慧四、离恶道五、出三界六、成佛度生 皈依的重要 皈依是真正信佛...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 1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嗔恚是大烦恼,脾气大,喜欢发脾气的,果报是堕地狱,花报是多病短命,由此可知,发脾气是自杀,这个要知道。2 发脾气当然有对象,你发脾气,那个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