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开法师:人乘佛教教义
人乘佛教教义 人成即佛成 慈光山倡行人乘佛教,是希望使佛法普及社会各阶层,人人能从守持五戒十善开始,将佛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人生现世的改善,及人格道德的建立,由「人乘正行」,一步步实践「佛乘」究竟完美的成佛之道。 此一由人乘行果而进趣大乘行的菩萨学处,实为成佛之因,其本源出于佛乘,故名为「佛教人乘正法」。 由内而外清净佛土 人乘佛教以弘扬释迦所说经典为原则,修身、口、意三业清净妙行为基础,以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欺骗、不饮酒五圣戒为根本,并以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欲、不瞋恚、不愚痴、不邪见、不迷信、不托辞利用鬼神、不迎神赛会、不祀拜鬼神以助修。 人乘佛法的基础在于重持戒修行。在行的方面:励行「八正道」,包括孝顺父母,慎终追远,恭敬长辈,尊师重道,和乐家庭,倡兴家教,着重职教,经营正业,择善交友,和睦邻里,发展经济,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广行惠施,助人为善。并且,在经济情形许可范围内,举办各种慈善救济及公益福利人群社会的事情,如此则可以保持生生世世皆得人身;因为不妒忌、不斗争,能把握不生修罗道中;为人不犯下品五逆十恶,死后不生畜生道中;为人不犯中品五逆十恶,不贪嫉,不吝财,死后不生鬼道之中;为人不犯上品五逆十恶,及一切深重罪业,死后不堕地狱之中。 总之,人乘佛法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真义而修行。若每一个人都做到「自净其意」,即先度尽自己的「内众生」,由「人乘」进入菩提大道,乃至广度世界上一切有情「外众生」,则娑婆净土自不远矣! 人乘菩萨道为落实人乘佛教的四个目标: 1.人间改善, 2.后世胜进, 3.生死解脱, 4.法界圆明; 人乘佛弟子的行门应具: 1.敬重三宝、报答四重恩、读诵大乘经典、随喜供养诸佛。 2.信业果报,能起十善,厌生死苦,欲求无上菩提。 3.广行四摄、六度、八正道,示居尘劳,起人信乐,创造人间净土。 4.慈悲喜舍,实行大悲救世的菩萨行。 5.具足威仪,不犯律仪,显密双修,行解相应。 人乘佛教的修行法门,是以契应各种性行人根器,融合禅与净的修行方法动静等持,而以启发众生觉世利他的菩提心为主旨。 问:佛家说的宽容和儒家宽容有何不同?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是儒家行恕道者的根本依据。《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佛教则不... 第一、佛陀告诉你:佛陀说:修世间法(工作、姻缘、资财、办事、长寿、个子高、健康、人缘、好子女等一切做人福报),要从孝顺供养父母里修。凡人有两种方法积大福德,成大果... 1 十方一切诸佛成佛方法,第一奇妙的就是念佛。所以海贤老和尚劝人念佛,念佛要紧,念佛重要,其它的全都是假的。假的就应该放下,彻底放下,放得干干净净、一尘... 自皈依佛法僧的意义 摘自传喜法师开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一 (十二) 自皈依佛,当願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什么是... 我们的正能量就是我们的财富,当你在顺境、逆境当中你都能站的起来,这就是最大的财富。 摘自宏圆法师《心经》讲义 ... 人生于天地之间,当有刚正之气,慈悲之心。“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看过了天地之广阔,仍旧惊讶于草木之美好。人的一辈子,如果只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是非常可惜的。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