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如法师:全球伦理背景下中韩日三国佛教的社会责
全球伦理背景下中韩日三国佛教的社会责任 湛如法师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当今世界正日益变为一个地球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许多利益的同时,各种全球性的危机也日益突出,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全球性各种问题的严峻挑战:环境污染日益恶化,毒品走私和精神危机极为严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在一些地区还相当活跃。凡此种种,人类实现普遍和平、共同发展的理想还任重道远。 当我们深入思考这些全球性危机和冲突时就会发现,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其深层的原因往往来自宗教之间的差异,以及宗教之间宽容和理解的缺乏。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人类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为强烈。白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世界宗教议会上发表《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以来,宗教对话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在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中,佛教应该以开放、平等的心态,迎接与回应来自西方文明的影响与挑战。 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需要在全球各种文明、各种宗教中寻找一种普遍的全球性道德。佛教所面对的是人类生老病死的痛苦,这些痛苦对所有人都是普遍适应的。佛教中五戒十善的道德规范,六度四摄自利利他的大乘菩萨精神,佛教的宽容、慈悲和平等的理念,具有作为共通性伦理规范的普遍意义,可以为全球伦理提供独特的资源价值。面对全球范围内目益兴起的宗教对话浪潮,佛教有必要深入挖掘自身优良传统,在公共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推动社会繁荣发展与世界和平进步做出贡献。 佛教的缘起理论所揭示的是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和现象相互依存、和合共生的关系,这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和哲学的最为根本的思想,也是佛教宽容、慈悲和平等的精神赖以建立的基础。所谓缘起,就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因为种种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立,没有独立自存和永恒不变的事物,一切心法、色法都互相依存,和合共生。所以人与人,人与大自然都处在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之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共存于这个世界中,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承认不同地域间的文明差异,尊重彼此的价值,才能减少文明的隔膜和宗教冲突。佛教的缘起理论对于缓解因人类与自然对立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因宗教间的不宽容而带来的冲突和暴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佛教中五戒、十善的伦理观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原则,对于提升道德、完善人格,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乃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大乘佛教强调“发无上菩提之心”,慈悲救渡一切众生,通过对世间众生诸苦的观察,从而生起救济众生、自觉觉他的菩提心。在道德实践方面强调六度、四摄。六度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又称六波罗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六个方面,是菩萨自度与度化众生的六种修行方法。四摄是菩萨摄受众生的四种方法,具体是指布施(将财物分与他人,辍已惠人)、爱语(以能够使众生欢喜和向善的话语开导众生)、利行(作利益众生之事)、同事(与众生和谐相处,同其苦乐,随机教化)。六度四摄是菩萨修行的基本方法,反映了大乘菩萨“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 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进行的,从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起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至中国,经中国又传至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中国作为北传佛教的中心,在一千五百多年与日本、韩国的相互交流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友好与平等的,发挥着沟通各国文化的“黄金纽带”作用。慈悲济世和无私利他的大乘菩萨精神成为了三国佛教共同的重要传统思想资源和文化精神,深深扎根于三国人民的生活之中。大乘佛教对于加强三国之间的友好联系,增进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客观上也促进了佛教各国的和平与稳定。这是三国佛教文化交流的最大特点,也是当今三国佛教友好交流能成为维护东亚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的根本所在。 宗教对话既包括宗教之间的对话,也包括宗教自身的对话。不仅不同宗教之间本身存在着差异,同一宗教内部也存在着信仰形态的差别,所以在宗教对话的时候,就必须要求同存异。中国儒家文化“以和为贵”观念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强调在尊重差异性基础上的和谐统一,形成了与人为善,推己及人,睦邻友好的文化传统。现代社会要求尊重各种不同文明、不同宗教的价值,实现社会的和谐与人类的共生。经过平等原则基础上的对话、沟通与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彼此差异的宗教文化应该可以和谐共生。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从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三国佛教应该在理解彼此差异的基础上,尊重个性的存在,彼此理解和尊重对方的价值。我们认为,加深三国的佛教与文化交流,超越彼此的差异,发挥大乘佛教圆融平等精神和普渡众生的大悲心愿,将为宗教对话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 在宗教对话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经过创造性的理论诠释和实践,佛教完全可以为全球伦理提供独特的资源。三国佛教应共同承担起佛教的社会责任与和平使命,通过增强宗教间对话来缓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矛盾和冲突,为实现世界和平与人类共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恩(佛教解释)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基本解释 1、餐前或餐后对上帝表示感谢。 2、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 大安法师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这句话对吗?对的!这是印光大师说的。为什么呢?来世做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来世做人要靠你自己的力量;而往生西方是靠阿弥陀佛的... 莲池也是七宝合成的,我们这个世间的莲花池都是土石结构的。我们这里的莲花池非常的少,莲花池的这个范围也小,而极乐世界的莲花非常的大,或者十由旬、或者二十三十由旬,... 今天这个社会,一般大众天天都在造杀生罪业。我听同学告诉我,全球每天吃的这些动物,有个概略的统计,平均每一天上亿!一天杀这么多畜生,将来要还命债,这个麻烦大了!地球... 善根是什么意思? 善根,即善法的根,产生诸善法的根本。善根就是埋藏在每个人内心的慈悲与智慧的种子,它具备增长广大的潜力,就好比植物的根一样。人的内心有善法的根,就能慢慢积累起种种功德。反过来讲,恶法... 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觉真 摘自: 《新财富》 一个人,能管好自己的生命,管好自己的“心”,这是一种责任自觉。有了这个“自觉”,什么问题不能自我解决?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