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如法师:全球伦理背景下中韩日三国佛教的社会责

全球伦理背景下中韩日三国佛教的社会责任  

湛如法师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当今世界正日益变为一个地球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许多利益的同时,各种全球性的危机也日益突出,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全球性各种问题的严峻挑战:环境污染日益恶化,毒品走私和精神危机极为严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在一些地区还相当活跃。凡此种种,人类实现普遍和平、共同发展的理想还任重道远。

当我们深入思考这些全球性危机和冲突时就会发现,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其深层的原因往往来自宗教之间的差异,以及宗教之间宽容和理解的缺乏。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人类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为强烈。白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世界宗教议会上发表《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以来,宗教对话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在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中,佛教应该以开放、平等的心态,迎接与回应来自西方文明的影响与挑战。

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需要在全球各种文明、各种宗教中寻找一种普遍的全球性道德。佛教所面对的是人类生老病死的痛苦,这些痛苦对所有人都是普遍适应的。佛教中五戒十善的道德规范,六度四摄自利利他的大乘菩萨精神,佛教的宽容、慈悲和平等的理念,具有作为共通性伦理规范的普遍意义,可以为全球伦理提供独特的资源价值。面对全球范围内目益兴起的宗教对话浪潮,佛教有必要深入挖掘自身优良传统,在公共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推动社会繁荣发展与世界和平进步做出贡献。

佛教的缘起理论所揭示的是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和现象相互依存、和合共生的关系,这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和哲学的最为根本的思想,也是佛教宽容、慈悲和平等的精神赖以建立的基础。所谓缘起,就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因为种种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立,没有独立自存和永恒不变的事物,一切心法、色法都互相依存,和合共生。所以人与人,人与大自然都处在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之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共存于这个世界中,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承认不同地域间的文明差异,尊重彼此的价值,才能减少文明的隔膜和宗教冲突。佛教的缘起理论对于缓解因人类与自然对立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因宗教间的不宽容而带来的冲突和暴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佛教中五戒、十善的伦理观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原则,对于提升道德、完善人格,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乃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大乘佛教强调“发无上菩提之心”,慈悲救渡一切众生,通过对世间众生诸苦的观察,从而生起救济众生、自觉觉他的菩提心。在道德实践方面强调六度、四摄。六度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又称六波罗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六个方面,是菩萨自度与度化众生的六种修行方法。四摄是菩萨摄受众生的四种方法,具体是指布施(将财物分与他人,辍已惠人)、爱语(以能够使众生欢喜和向善的话语开导众生)、利行(作利益众生之事)、同事(与众生和谐相处,同其苦乐,随机教化)。六度四摄是菩萨修行的基本方法,反映了大乘菩萨“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

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进行的,从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起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至中国,经中国又传至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中国作为北传佛教的中心,在一千五百多年与日本、韩国的相互交流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友好与平等的,发挥着沟通各国文化的“黄金纽带”作用。慈悲济世和无私利他的大乘菩萨精神成为了三国佛教共同的重要传统思想资源和文化精神,深深扎根于三国人民的生活之中。大乘佛教对于加强三国之间的友好联系,增进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客观上也促进了佛教各国的和平与稳定。这是三国佛教文化交流的最大特点,也是当今三国佛教友好交流能成为维护东亚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的根本所在。

宗教对话既包括宗教之间的对话,也包括宗教自身的对话。不仅不同宗教之间本身存在着差异,同一宗教内部也存在着信仰形态的差别,所以在宗教对话的时候,就必须要求同存异。中国儒家文化“以和为贵”观念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强调在尊重差异性基础上的和谐统一,形成了与人为善,推己及人,睦邻友好的文化传统。现代社会要求尊重各种不同文明、不同宗教的价值,实现社会的和谐与人类的共生。经过平等原则基础上的对话、沟通与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彼此差异的宗教文化应该可以和谐共生。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从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三国佛教应该在理解彼此差异的基础上,尊重个性的存在,彼此理解和尊重对方的价值。我们认为,加深三国的佛教与文化交流,超越彼此的差异,发挥大乘佛教圆融平等精神和普渡众生的大悲心愿,将为宗教对话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

在宗教对话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经过创造性的理论诠释和实践,佛教完全可以为全球伦理提供独特的资源。三国佛教应共同承担起佛教的社会责任与和平使命,通过增强宗教间对话来缓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矛盾和冲突,为实现世界和平与人类共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点我:

相关文章

古印百岁老僧戒贤论师病情加重企图自杀三位菩萨入

古印百岁老僧戒贤论师病情加重企图自杀三位菩萨入

今天这篇文章,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改编,主人公是戒贤论师,也是玄奘法师在那烂陀寺之导师。戒贤论师德高望重,也富有传奇性。玄奘法师跟随论师精研佛法,最终获得...

改变命运与改造命运的无上法门

改变命运与改造命运的无上法门

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运决定气叫运气,气决定色叫气色,色决定相叫相貌。我们讲长寿,有这么四种人长寿:第一种,没心没肺的人长寿;第二种,稀...

梦参老和尚:看着是幸福,其实是灾祸

梦参老和尚:看着是幸福,其实是灾祸

为什么要受苦?我们招感来的。为什么招感苦?因为没有智慧,认不清这个事是真事、是假事,是好事、是坏事。你当着是好事,实际是坏事。怎么这样讲呢?这得假比喻。我在美国旧...

圣严法师: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三​点

圣严法师: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三​点

在佛家的说道当中,这世界万物都是有佛性的,无一例外。实际上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能够看到的,诸多的动物是相当有灵性的,在它们诸多的行为当中也是能够感受到那种至真至...

要学会宽容,包容别人。学会吃苦,学会吃亏

要学会宽容,包容别人。学会吃苦,学会吃亏

我们对人间的烦恼,今天如果能够想得通,才是能超越自己的人,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想不通,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我走不出来,我难过,我忧伤……”很多人就是跨越不了...

慧律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持经功德分第十

慧律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持经功德分第十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经文:【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