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沛然博士:佛教与民主

问:佛教准许及鼓励教徒对教本身所说的道理,自由怀疑而发问,并公开地探讨,从不强迫别人接受,十分民主。在如此开放的民主精神下,反覆思辨佛法的真理,更能显出佛教的精神和价值。我觉得佛教是眞正民主的宗教,你同意吗?
 
陈沛然博士答:

佛教并非民主的宗教,佛教是自主的宗教。

「民主」是政治上的观念,表示国家的制度用民主的方式统治,以大多数群众的意向作依归,以少数服从多数之量化原则作为客观运作之指导原则,确保以民为主之精神得以落实。

但是,佛教是宗教,而非政治,佛教提供人生之终极关怀,使人之精神境界有所归依。人便能安身立命,生命方向确立,自此而往,迈步走上人生升进之道路。这是自行创造价值意义,是一个「质」的突破的范畴。
「民主」则是量的范畴; 佛教之宗教精神令生命境界提升,此乃「质素」的改变,而非「数量」之变更,所以佛教根本不属民主的范畴,故亦非反民主。「民主」之观念根本不能应用於生命境界,精神攀升之宗教领域。

佛教传法之精神,亦不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禅宗历代祖师之挑选法嗣,更非以民意为依归。生命之开悟与否,与其他人之支持数量之多少,根本全不相干。达摩祖师传位给二祖慧可,乃因慧可得其法之「髄」(而其余之入室弟子,例如无尽尼等,只得「皮」、「肉」、「骨」。

五祖弘忍禅师,密付衣钵给惠能,令成六祖大师,因为惠能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生命圆融境界较高,而教授师神秀之「身是菩 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只到门外,未入门内,虽然若依民意的选举,神秀身为上座,必然受大多数(甚至全部)门人爱戴,但是,佛教传 法的精神,绝不以民意为依归,而是以师傅生命开悟之质素作为标准,此当然不是民主,但亦非极权。非民主并不等如极权。

因为「民主」和 「极权」乃是政治上的观念,根本不适用於生命精神境界之「质素」领域,故此,若明白了「民主」此概念之应用范围,而不越位、滥用,不将「民主」之观念无穷 膨胀,而将之安立於其本位,则知道就算佛教之传法并不民主,此亦非贬义。相反,若佛法之传法服从民主,则传法的质素便会变质,乃至下堕。故此,不是什么也 要民主,才算是好!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

临终所见与自在解脱

临终所见与自在解脱

A缘起某师谈临终所见时说:“这一句非常非常的重要,你在临命终就是这个问题!你在临命终常常看到,说:我在临命终看到了佛,到底是真的阿弥陀佛,还是魔所化现的?在座诸位...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

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 余池明 印光大师对于近代佛教发展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他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下面略举大纲: (一)领...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持戒精严(1)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持戒精严(1)

佛门的戒律非常重要。古大德将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的一切经分为戒定慧三学,戒是规矩,守规矩就得禅定。佛教导我们的,没有别的,全是修禅定;离开了禅定就不是佛法。禅定起作...

大安法师:不信佛的人临命终时,助念及开导重要吗

大安法师:不信佛的人临命终时,助念及开导重要吗

问:对于不信佛的人临命终时,助念及开导重要吗?答:对一切人在临命终时,我们都要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听闻净土法门。也许有些人不相信,不相信也没有关系,也给他播下一颗金刚...

传喜法师:从善意的“信”转变成智慧的“信”

传喜法师:从善意的“信”转变成智慧的“信”

从善意的“信”转变成智慧的“信”2008、10、12 ——在保定为居士开示  你要相信,就会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充满了希望的。但是有时候会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