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长舌相

  一天,佛陀游化到婆罗门城,婆罗门王知道佛陀具有大威力,能够感动群众接受他的教化,因此心里就深深的疑忌着。于是下一道命令,作为限制:如果有人布施佛陀饭食,听佛陀说法,罚金五两。

  佛陀进入城内,向各家乞食,给民众培植福田。民众因为法令森严,见佛陀到来,纷纷关门闭户,不敢布施食物供养佛陀。佛陀环行全城一周,并无一人理睬,于是就想空钵出城而去。

  有一个帮佣的仆人,很希望布施佛陀及僧众,但她穷得一无所有,因此总不能实现她的愿望。

  这天,她拿着一碗臭米汁,正要出门把它倒掉,看见佛陀的钵里空无一物,生起清净的信心,想供养佛陀,但她不敢直接送给佛陀,就说道:「这是个不要的东西,如果有那一位需要,可以给他。」

  佛陀明白她的意思,就接受她的布施,并赞叹说:「贫女的清净心所布施的东西,于十五劫的时间,能在天上享受最大的快乐,天福享尽,不堕恶道,出家学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说这话的时候,旁边正好站着一个婆罗门,以为用臭米汁布施,就能得到那样大的福报,一定是佛陀妄语,故意骗人,就质问佛陀。佛陀为了要解除他的怀疑,当场就显现他的妙相,伸出舌头,将脸覆盖,直至发际,对婆罗门说:「你见过经书上的记载吗?像我这样的长舌,会说谎话吗?」

  「像这样的长舌,必定不会打妄语的,我实在不知道如此小小的布施,能获得这样大的福报。」

  「你曾经见过尼拘律树的树影荫覆着五百商人车辆吗?一棵树的树影荫覆五百人车并不觉得过小。」

  「看见过,的确是这样。」

  「这树的种子大小你知道吗?」

  「有芥子的三分之一大小。」

  「谁相信这事实?」

  「我们亲眼所看到的。」

  「我也是这样,这位老妇人能够得到大果报,是因为如来的福田良美所致。」佛陀慈和地为婆罗门说明着。

  婆罗门听了之后,才明白过来,很感谢佛陀的解说,五体投地向佛陀悔过。佛陀为他说法,于是生起信心,改宗学佛。

  婆罗门改宗后,引来了许多婆罗门布施金钱,或迎请佛陀回家供养。

  婆罗门王也很受感动,同他的人民都皈命三宝,发清净道心。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模范王

下一篇:馈赠以法

相关文章

《百业经》:(37)大鲸鱼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百业经》:(37)大鲸鱼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佛先后三次遭迫害竟然都与女人有关

佛先后三次遭迫害竟然都与女人有关

  没有黑暗显不出光明,没有罪恶不知道善美,大觉佛陀的僧团中,遭遇种种的迫害,那像是注定的天经地义之事。然而每次中伤与迫害,反而助长佛陀的威望,佛法的宣扬。世间永远是正法与邪魔斗争的世间,正法越是...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众多弟子开示法要。当时在座有位比丘心里想:“希望如来对我有所教诫。”这位比丘起了这个念头,世尊当下便知道了。于是世尊告诸比丘:“如果有比丘心里...

大颠禅师点醒毁谤佛法的韩愈

大颠禅师点醒毁谤佛法的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河北昌黎人,三岁丧父,由哥哥嫂子抚养长大。韩愈早年深研儒学,并以儒学为正统,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他反对佛教可以说到了舍生忘死的地步,当朝皇帝唐宪宗准备迎请佛的舍...

《百业经》:(24)牧人 恶口戏骂 今证罗汉

《百业经》:(24)牧人 恶口戏骂 今证罗汉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虚云老和尚朝礼五台山两次蒙文殊菩萨搭救

虚云老和尚朝礼五台山两次蒙文殊菩萨搭救

  老和尚是在清咸丰八年(岁次戊午十九岁)离家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次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光阴过得真快,老和尚割爱辞亲,不觉转瞬就是二十多年。自忖道业没有成就,终日随风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