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故事

  改运、消灾、改名,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中。

  在佛世时,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给孤独长者的财力很丰厚,上至国王、王子都很敬仰他,其它士、农、工、商的人更是敬佩他,可是他这位朋友却一直都很困顿坎坷,他的名字叫「不幸」。

  给孤独长者看到他这么潦倒就把这位朋友找来,请他帮忙料理家务,可是给孤独长者的家人、朋友若要叫他就得开口闭口都是「不幸」──比如:「不幸来!」、「不幸坐!」、「不幸吃啊!」因此,长者的家属亲友都不太喜欢他,就跟给孤独长者说:「你把他辞掉吧!最好远离他。」给孤独长者不解地问:「这个人很好呀!为何要辞掉他、远离他呢?」大家都说:「因为他的名字叫做不幸,天天看到不幸,听到不幸,口里又叫着不幸,这对我们好像不太好吧!」

  长者就说:「你们错了,佛陀曾开示──人的命运好坏是从业而来,人生在世是幸或不幸,要看过去生的所作所为,过去生若有造福,现在面对的就是福缘;过去生若没有造福,今生的遭遇就会很坎坷。若是带着福业而来,即使他的名字叫做不幸,也仍是有大福的人。若没有福德,虽然他的名字叫做『贤人』,也不见得有贤德,更不见得会幸运!所以我们不要迷信名字,重要的是看过去生的因和现在生的缘啊!」因为长者经常听佛陀的开示,所以他了解祸福的业力因缘。长者既然这么说,大家也就没话说了。

  经过一段时日,给孤独长者有事带着家人出门去了。有一群强盗知道长者带着家丁出门,于是计划要趁机抢劫。他们定好时间,有一天晚上,强盗都埋伏于长者的家园四周,等待下手的机会。而这位「不幸」很尽责,因为他知道长者给他很大的恩惠,尽管有那么多人排斥他,但长者仍然庇护他,让他能够留下来,所以他对这个家庭,不管是时间或力量上,都是加倍的努力,每天天未亮就起来巡视,直到天黑了也仍用心在四周巡逻......。

  那天他发现外面有一些人行迹非常可疑,可能有不良的企图,赶紧叫其它人把锣、鼓等全都拿出来,大家打鼓的打鼓、敲锣的敲锣。剎那间,锣鼓喧天,把那群小偷强盗一个个吓得逃之夭夭,匆忙之间他们的武器、石块、棍子全都弃置于地。

  隔天长者的佣人出来一看,大家都非常吃惊,因为看到那些武器横竖地散落一地,好险呀!那群小偷强盗如果进入抢劫的话,家里所有的宝物一定被洗劫一空!长者回来后,大家就赶紧告诉他,并且赞叹说:「『不幸』是一位有智者,这个家要不是有他这么用心的看顾,一定会损失惨重。」

  给孤独长者听了很高兴地向「不幸」道谢,又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报告家里发生的事。佛陀说:「对啊!这就是因为你有智慧,能够说服家人朋友的猜疑,把这么好的人留下来;如果你也跟他们一样迷信,那么你这一劫就难逃了。因为你能够识人,知道种如是因,得如是果而不以名取人,所以有这种福分。」这是佛陀对给孤独长者的赞叹。

  有些人遇到一点点坎坷就怨天尤人,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好,就急着要找人改运,希望把命运改好,这是错误的。其实,最重要的是过去生中造了什么样的业;今生父母给我们的名字跟命运无关,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行为,因为今生所造的业又会带到来生。现在如果能把言行调好就能得到福缘。总之,有过去生的因,才有今生的果,唯有多造福修慧、福德具足才能去掉灾难、逢凶化吉。

点我:

相关文章

业露华: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

业露华: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

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业露华佛陀时代,印度各种各样的“沙门思潮”涌现。为了区分佛教与其他沙门思潮的不同,佛教提出了“三法印”之说。三法印,实际上是区分佛教和“...

孝顺之后,戒色顺利婚姻事业蒸蒸日上

孝顺之后,戒色顺利婚姻事业蒸蒸日上

说到孝顺父母,本人有非常深切的体会。不孝与顶撞父母,令我活在地狱道将近30年,不见天日。若没有过去地狱般的苦难经验,就没有今日的大彻大悟!今天想在这篇短文内精简分...

肾气能量与福报财运的关系 附施食补肾气修法

肾气能量与福报财运的关系 附施食补肾气修法

肾气能量与福报财运的关系-附施食补肾气修法福报财运与肾气能量-附施食补肾气修法小布施大善巧大功德大补肾气法—施食老鼠在寺院天王殿的左后角,手里拿着一个大雨伞的这位...

菩萨救了抑郁症的妹妹

菩萨救了抑郁症的妹妹

   2011年冬天,妹妹怀孕6个的时候,家里有个表弟得了尿毒症,她跟着来回去医院,一方面累着了,一方面对生命如此脆弱深感触动,又加上和婆婆和生了气,这一累一气,...

一次恶行,被鬼跟六世只为报仇

一次恶行,被鬼跟六世只为报仇

  特别提示:本文是《现果随录》中《支庠友以误伤人命禄籍顿消》的白话版。  嘉善地方一位姓支的读书人,以才学出名。己酉年的夏天,到嘉兴参加科举的考试。有一天白天见到一个鬼,走进他的肚子里,他就倒在...

在家人称呼出家人不能直呼“某某师”,不管是沙弥

在家人称呼出家人不能直呼“某某师”,不管是沙弥

若见沙弥,礼如大僧,勿以位小而不加敬。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甚至礼拜,如同礼敬大比丘僧。不要因为沙弥在僧团中的阶位比较小,而不加以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