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僧法师:佛教与宗教

佛教与宗教
 
 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神秘化信仰。它包括指导思想,组织结构,行为规范,文化内容等方面。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的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是聚集的意思,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发展到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有一神教和多神教,一神教是指起始神只有一位的宗教,而多神教有多位神灵的宗教。

佛教的真正意义是指佛陀的教育,不是以崇拜佛、菩萨为宗旨和目的,而是学佛作佛的教育行为。通过学习和修行的次第圆满,从而达到和佛一样的觉悟。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是学与未学、迷与悟的差别。

宗教是以信仰和崇拜‘神’为目的;而佛教是以自觉、觉他为目的。宗教在佛教的术语里是,自证为宗、化他为教。而现代的佛教的形式,尤其是学佛的居士中,有些人把净土宗当成宗教来信仰,误认为阿弥陀佛是万能的主,一句佛号、一本经、把往生极乐世界当成升天堂一样。不学习教理,不明白觉悟的真理,不知道断烦恼的解脱之道,实在是误解了净土宗的真实义。【观无量寿经】上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可见往生净土不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象祈祷上帝一样能去了的。要具足众缘远离贪嗔痴内心清净了,才能和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而得生净土。阿弥陀佛不是谁念弥陀就偏向谁,而是善业和菩提愿众缘具足了就能连接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净土宗的目的不只是往生,而是自净其心,修菩提愿、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经云;心净则佛土净,通过事项的寻归,达到理性的深入实相。所谓;生则要生,去则不去。往生不是从这里到那里,而是思想境界的转换,善因净业具足了,临命终时由愿力,‘自力、他力’把娑婆的业因转换成净土的果境,不是单一的信仰和无修的侥幸想法所能达到的。【大珠和尚入道要门】中说;“欲生净土当净其心,心若清净所在之处皆是净土,若心不净,所在之处皆为秽土,净不在土而是在心”。往生的众缘中有‘受持三归’一项,其中皈依‘法’是皈依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不是一部经。因为一部经概括不了佛法大意,我们有八万四千烦恼,需要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只有广学多闻才能打开智慧之门改变无知和愚昧的执着,所以三归当中要我们宁可舍去生命也要受持皈依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修行的人,为存留智慧之水,善于修禅定

宣化上人:修行的人,为存留智慧之水,善于修禅定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

一名严重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患者,对杀生和深陷色

一名严重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患者,对杀生和深陷色

先说现在的我,杀生、邪淫的惨烈果报,让我在活着的这些年,饱受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的折磨;抑郁症使我对一切事物丧失兴趣,情绪低落、萎靡颓废,消极悲观,常常有寻死的想法...

道证法师:每一条戒都是帮助我们活得更好更自在更

道证法师:每一条戒都是帮助我们活得更好更自在更

佛把戒律开遮持犯讲得很清楚,帮我们活得自在快乐,怎么说死在戒条下呢?我对戒条没有很深入的研究,但是初步研究看来,认为“死在戒条下”是很不容易;因为每一条戒都是帮助...

合儒法师:如何把佛法的智慧运用在家庭教育中?

合儒法师:如何把佛法的智慧运用在家庭教育中?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请问师父,如何把佛法的智慧运用在家庭教育中的?我的建议有两个,第一个是“如实观照”,第二个是“善用因缘”,那什么是“如实观照”呢?就...

善业功德做了不少,却依然不顺,生活不见改善?

善业功德做了不少,却依然不顺,生活不见改善?

先讲第一个原因:做了很多很久的功德没有改善,大家也不要失去信心。话说“积善之家福虽未至,祸已远离”,就是本来要出现的更大的灾难和障碍,因为你行善积德故,这些障碍没...

净空法师:布施的重要

净空法师:布施的重要

我们今天看社会上许多有财富、有地位的,甚至于跨国这一些大公司,我们也常常听说某个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经营不善倒闭,都是自私,不懂得布施。布施是德、是道,你发了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