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僧法师:佛教与宗教

佛教与宗教
 
 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神秘化信仰。它包括指导思想,组织结构,行为规范,文化内容等方面。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的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是聚集的意思,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发展到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有一神教和多神教,一神教是指起始神只有一位的宗教,而多神教有多位神灵的宗教。

佛教的真正意义是指佛陀的教育,不是以崇拜佛、菩萨为宗旨和目的,而是学佛作佛的教育行为。通过学习和修行的次第圆满,从而达到和佛一样的觉悟。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是学与未学、迷与悟的差别。

宗教是以信仰和崇拜‘神’为目的;而佛教是以自觉、觉他为目的。宗教在佛教的术语里是,自证为宗、化他为教。而现代的佛教的形式,尤其是学佛的居士中,有些人把净土宗当成宗教来信仰,误认为阿弥陀佛是万能的主,一句佛号、一本经、把往生极乐世界当成升天堂一样。不学习教理,不明白觉悟的真理,不知道断烦恼的解脱之道,实在是误解了净土宗的真实义。【观无量寿经】上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可见往生净土不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象祈祷上帝一样能去了的。要具足众缘远离贪嗔痴内心清净了,才能和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而得生净土。阿弥陀佛不是谁念弥陀就偏向谁,而是善业和菩提愿众缘具足了就能连接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净土宗的目的不只是往生,而是自净其心,修菩提愿、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经云;心净则佛土净,通过事项的寻归,达到理性的深入实相。所谓;生则要生,去则不去。往生不是从这里到那里,而是思想境界的转换,善因净业具足了,临命终时由愿力,‘自力、他力’把娑婆的业因转换成净土的果境,不是单一的信仰和无修的侥幸想法所能达到的。【大珠和尚入道要门】中说;“欲生净土当净其心,心若清净所在之处皆是净土,若心不净,所在之处皆为秽土,净不在土而是在心”。往生的众缘中有‘受持三归’一项,其中皈依‘法’是皈依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不是一部经。因为一部经概括不了佛法大意,我们有八万四千烦恼,需要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只有广学多闻才能打开智慧之门改变无知和愚昧的执着,所以三归当中要我们宁可舍去生命也要受持皈依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
 

点我:

相关文章

性空法师:感恩众生

性空法师:感恩众生

感恩众生释性空题记:这篇文字写作的缘起是,有的学佛人,总错觉别人障他的道,特别是在家居士,认为家人和身边的人都成了他烦恼的缘,很苦恼。所以说,只有用感恩的心才可以...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 大家下午好!这几天大家生活得还习惯吗?说到生活,我就想说说在生活中应该掌握哪些东西。作为一个修行者,一定要从生活里面亲自去体悟,而不是...

定弘法师:自绘了地藏菩萨和佛像,是否需要择日拿

定弘法师:自绘了地藏菩萨和佛像,是否需要择日拿

问:下面看网路同修的提问,因母亲学佛多年,在家中客厅已供有诸佛像,最近我自绘了地藏菩萨和佛像,能否装裱起来掛在自己房间里供奉?如果可以,是否需要择日拿到寺院开光,...

净空法师:助念要懂规矩

净空法师:助念要懂规矩

注解里面,净宗常说的一念、十念,意思是指什么?指我们凡夫念阿弥陀佛,一声就是一念,十声就是十念,是这个意思。如义寂法师的《无量寿经疏》里头所说的:「此言念者,谓称...

一行禅师:当你生气时试试这个方法简单却有效

一行禅师:当你生气时试试这个方法简单却有效

有时你对某人生气,即使用尽各种方法转化愤怒,还是毫无用处,这时佛陀建议你送礼物给他。这方法听起来有点幼稚,但非常有效。当我们对某人生气时,会想伤害对方,但如果送礼...

过年啦:家里有剩饭、剩菜的人有福了,在春节期间

过年啦:家里有剩饭、剩菜的人有福了,在春节期间

我们学佛的都知道,在六道轮回中,饿鬼道的众生的果报是最惨重的。他们没有衣服遮体,没有地方居住,有些饿鬼甚至几百年都不能饮水食物,到嘴边的食物也会化成火焰变灰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