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易明教授:佛教与生态文明关系蠡测

佛教与生态文明关系蠡测

金易明

世人一般以为,佛教对人类生态文明的贡献,在于佛教拥有不杀生的戒命、食素之理念,特别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出家僧,自南朝萧梁时代开始施行的茹素行止。但是,在佛教的故乡印度,不杀生并非佛教一家之戒命,包括耆那教、婆罗门教及以后的印度教在内的所有印度本土宗教,都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遵守此项戒命,其差别仅是执行的宽严、不杀之生灵的范围之广狭;对此戒命自有比佛教更加严格遵守的耆那教在。更何况,现代社会中,正在逐步风行素食主义潮流,此风潮与佛教本不具有必然之联系。由此可见,如果仅从上述角度去认识佛教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似乎其意义并不突出,也不能显示佛教的特殊性和殊胜性。因此,在此层面上去讨论佛教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其价值和学术意义,确乎令人或有泛泛而谈之感,或有浮光掠影之嫌。问题是,佛教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我们应当站在什么高度、以何种视角来考察,才能予以切实的把握。

众所周知,佛陀是为一大事因缘而住世,度化生活于五浊恶世中的芸芸众生。所以,一般而言,我们似乎都看到,佛教由于主张不杀生、食素,因此佛教对于生态平衡、野生动物及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其实,笔者认为,佛教的一系列主张,特别是其教戒中的相应规定,尽管确实对生态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效果和感召力也确实异乎寻常。但并不能由此认定:佛教对生态文明的贡献,仅仅止于不杀生及茹素的倡导。佛教对生态文明的贡献,以及对改善生态环境、树立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指导意义,首要的并不在于佛教具体对生态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和要求,而是佛教提供了什么样的思路和心理调适机制。因为,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实际上是以有情为中心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以心态调适为基础的。此点,在前几年被炒作得十分火爆的“香格里拉”问题上,即可发现其端倪:固然,香格里拉有“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之美誉;但在这种保存尚好的生态环境背后,其支撑点是“香格里拉人”平和的心态及健康的心理,那种向自然“适度”索取的理念——只取上苍赐予的、对我们生活所必需的那部分。世人曾经将香格里拉的理念概括为“各民族和睦相处,不被种族、信仰、习俗所界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自然索取节制,以一种适度作为行为准则建立起来的文化秩序。”其实,这本身也是一种理想的、完美的生态文明境界的描述。理解香格里拉的理念,若离开其中所蕴涵的佛教之义理观念,无疑是雾中看花;进入香格里拉的境界,如缺失宗教的情怀,则更是难参其道。重要的是,香格里拉的境界,体现了人类高度理性的人文主题:和谐、自然、发展。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的建设,关键在人类心态和心理的基础性调整。而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此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研究解决生态困境时,决不能忽视、甚至于无视心态对于生态的重要影响力。佛教有句名言:“心净则土净”,系“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之经文的净宗阐述,其中已经蕴涵着“心态的调适系生态平衡之基础”的命题。因此,佛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举净化心灵之纲,张生态文明之目”的功效。

点我:

相关文章

南怀瑾:思想的癌症,才是致命伤

南怀瑾:思想的癌症,才是致命伤

【怀师箴言】我们的文化到了今日这个地步,不是偶然的,是几十年来大家疑古,随便抛弃了传统,抛弃了前人的经验,轻视前人的学问,结果变成这个样子,所以信而好古,是保持历...

厝定:修佛诵经治疗抑郁症有神奇功效

厝定:修佛诵经治疗抑郁症有神奇功效

我发现诵经对治疗抑郁症的确有巨大神奇的疗效,无法形容的妙处,真是难以预料,难以想象啊,这是我的亲身体会。请朋友们耐心把我的文字看完,我建议大家不妨亲身试试。用庄重...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佛教文化产生之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相延续。这种文化传递必须有一定的教育体系来保证,于是就出现了佛教教育。自佛教传入之后,印度佛教的...

信愿法师:阴境现前助念得生

信愿法师:阴境现前助念得生

【念佛感应录】阴境现前 助念得生二00一年三月十七日,王德华老居士的女儿代理碧来到白云寺,说要请念佛居士去给她母亲助念。她母亲病痛在床已经四十多天,不吃东西,只喝...

婆罗门与莲花

婆罗门与莲花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名叫莲花,长得十分美丽,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美女。莲花不仅人长得美丽,性格也很温顺,心地善良、贤慧有礼。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这个婆罗门就是不喜欢自己的妻子,反...

索达吉堪布:中阴身投胎前兆和防止投胎的诀窍

索达吉堪布:中阴身投胎前兆和防止投胎的诀窍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