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王献钵

  佛陀成道后不久,在禅定中观想思惟道:「我已经在这世间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想起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需要我去救度,我应该让他们种福田修善业。过去诸佛都以持钵向众生乞食以养色身,我也应该和过去诸佛一样持钵乞食,而令众生植福才是。」

  佛陀的思惟立刻给守护在身边的四天王知道了。于是,四天王欣然拿着四个金钵,来到佛前顶礼说道:「佛陀!我们是分居在天上东西南北四方的天主,今闻佛陀成就正觉,无限欢喜。刚才知悉佛陀必须以钵乞食,特地奉上金钵,供养佛陀,希望佛陀体察我们的诚意,慈悲纳受。」

  「四位天王!你们的虔诚心,令我欢喜。但是这样稀世的金钵,不适合我乞食来用,你们还是拿回去保存吧。」

  四天王见佛陀不肯接受,并不灰心。于是,立刻回到天宫,再拿四个银钵来供养佛陀,佛陀仍然不肯接受。因此,他们又拿来四个颇梨钵、琉璃钵、玛瑙钵、砗磲钵,佛陀仍然不肯接受,一次又一次受到佛陀婉言拒绝。

  四天王感到无法可施,正在愁眉苦脸的时候,毗沙门天王说道:「啊!我想起来了。过去青色天的诸天子,到我这里游玩的时候,他们拿了一个石钵给我,当时我不肯接受,就叫他们拿回去装盛食物,但是,有一位天子告诉我:『千万不要拿这石钵去装盛食物,应该像宝塔一样珍贵地供奉起来,将来有一位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成佛的时候,可以拿去供养他。』因此,我一直珍贵地保存着。」

  其它的天王听了毗沙门天王的话,若有所悟,欢喜说道:「对了!我们怎么到这时候才想到呢?那金钵、银钵,在恶浊的娑婆世界上怎能使用?众生福浅,如果看见佛陀的金钵、银钵而生起盗心,不是令众生造罪业吗?因此,佛陀为了怜愍众生,而不使用贵重的金银钵吧。」

  说罢,他们疾速回到天宫,各自拿着石钵,盛满天花,再以香涂钵,来到佛陀的面前顶礼说道:「佛陀!我们现在知道佛陀所以不接受金银钵的苦心了。现在奉上石钵,不知佛陀肯接受否?」

  这时,佛陀满面笑容,慈悲地说道:「四天王!如你们所说,我在娑婆世界只适宜使用石钵,我就接受你们以清净信心所供养的石钵吧!不过,我一人用不着四个钵,如果接受一人的供养,而不接受其它三人的供养,一定不公平。」

  说着,佛陀把四个钵安置在左手上,再以右手按一下,运用神通力,把四钵合成一钵,坚牢清净,四际分明。四天王供养毕,顶礼佛陀欢喜而去。

  这就是佛陀用钵乞食的由来。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常不轻比丘得名由来83

释迦牟尼佛广传:常不轻比丘得名由来83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六、精进品 83.常不轻比丘得名由来  六、精进品  83.常不轻比丘得名由来  无量劫之前,畏宣妙音王如来于巨源世界出世传...

两枚钱币竟然让贫女变皇后

两枚钱币竟然让贫女变皇后

  过去,有一座名山 “昼闇山”,由于山中有众多贤圣僧众隐居修道,所以诸方国土都争相前来供养植福。  一日,诸方耆德长者浩浩荡荡携供诣山,绵延的队伍让路旁以乞食为生的贫女惊叹、称羡不已。她心想:长...

黑和尚与白和尚的十年之约

黑和尚与白和尚的十年之约

  从前,有两位小和尚,一个姓黑,一个姓白。为了拜师学艺,做进一步的修炼,他们讨论各自分开去寻求名师。同时,他们也约定,十年后的今天,他俩一定再回到分手位置的渡船码头,不见不散。  岁月如梭,十年一晃...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6、劝请诸佛初发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6、劝请诸佛初发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割肉喂鹰的是谁?割肉喂鹰的典故

割肉喂鹰的是谁?割肉喂鹰的典故

  久远劫前,有一位护念众生、慈悲为众的萨波达国王,平日广行布施善法,凡是百姓有所需求,他总是能够体察民情,悉心倾听,应愿供给,从不吝惜。  一日,帝释天王的天寿即将终了,心中愁闷不乐。  这时,...

杨歧方会禅师悟道因缘

杨歧方会禅师悟道因缘

  袁州杨歧方会禅师,石霜慈明楚圆禅师之法嗣,俗姓冷,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方会禅师生得非常机敏,长大后,不事笔砚,后系名于官家,负责征收商税,因课税不职而获罪,于是一天晚上,他便偷偷逃到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