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王献钵

  佛陀成道后不久,在禅定中观想思惟道:「我已经在这世间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想起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需要我去救度,我应该让他们种福田修善业。过去诸佛都以持钵向众生乞食以养色身,我也应该和过去诸佛一样持钵乞食,而令众生植福才是。」

  佛陀的思惟立刻给守护在身边的四天王知道了。于是,四天王欣然拿着四个金钵,来到佛前顶礼说道:「佛陀!我们是分居在天上东西南北四方的天主,今闻佛陀成就正觉,无限欢喜。刚才知悉佛陀必须以钵乞食,特地奉上金钵,供养佛陀,希望佛陀体察我们的诚意,慈悲纳受。」

  「四位天王!你们的虔诚心,令我欢喜。但是这样稀世的金钵,不适合我乞食来用,你们还是拿回去保存吧。」

  四天王见佛陀不肯接受,并不灰心。于是,立刻回到天宫,再拿四个银钵来供养佛陀,佛陀仍然不肯接受。因此,他们又拿来四个颇梨钵、琉璃钵、玛瑙钵、砗磲钵,佛陀仍然不肯接受,一次又一次受到佛陀婉言拒绝。

  四天王感到无法可施,正在愁眉苦脸的时候,毗沙门天王说道:「啊!我想起来了。过去青色天的诸天子,到我这里游玩的时候,他们拿了一个石钵给我,当时我不肯接受,就叫他们拿回去装盛食物,但是,有一位天子告诉我:『千万不要拿这石钵去装盛食物,应该像宝塔一样珍贵地供奉起来,将来有一位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成佛的时候,可以拿去供养他。』因此,我一直珍贵地保存着。」

  其它的天王听了毗沙门天王的话,若有所悟,欢喜说道:「对了!我们怎么到这时候才想到呢?那金钵、银钵,在恶浊的娑婆世界上怎能使用?众生福浅,如果看见佛陀的金钵、银钵而生起盗心,不是令众生造罪业吗?因此,佛陀为了怜愍众生,而不使用贵重的金银钵吧。」

  说罢,他们疾速回到天宫,各自拿着石钵,盛满天花,再以香涂钵,来到佛陀的面前顶礼说道:「佛陀!我们现在知道佛陀所以不接受金银钵的苦心了。现在奉上石钵,不知佛陀肯接受否?」

  这时,佛陀满面笑容,慈悲地说道:「四天王!如你们所说,我在娑婆世界只适宜使用石钵,我就接受你们以清净信心所供养的石钵吧!不过,我一人用不着四个钵,如果接受一人的供养,而不接受其它三人的供养,一定不公平。」

  说着,佛陀把四个钵安置在左手上,再以右手按一下,运用神通力,把四钵合成一钵,坚牢清净,四际分明。四天王供养毕,顶礼佛陀欢喜而去。

  这就是佛陀用钵乞食的由来。

点我:

相关文章

闻偈证果的年轻比丘

闻偈证果的年轻比丘

  莫从卑劣法,莫住于放逸,  莫随于邪见,莫增长世俗。  ——(法句经·世品第167偈颂)  这一偈颂是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为一年轻比丘所说的。  一天早上,一位长老带领一位年轻比丘到维...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与妻子、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孙媳一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一天,佛陀与阿难经过他们家门前。佛陀看到那金碧辉煌的大门,便对阿难说:「这家人前世种下善根,但不知今世如何。...

贫妇身贫心不贫,扫佛精舍证得道果

贫妇身贫心不贫,扫佛精舍证得道果

  祇园精舍里的僧众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每天,僧众庄严的讽诵、摄受的威仪,让精舍呈现出一片肃穆祥和的法界,同时也让住在精舍旁的贫穷人家,在耳濡目染下心生欢喜,和三宝结了善缘。  “...

善恶祸福丝毫不爽明因识果去恶修善

善恶祸福丝毫不爽明因识果去恶修善

  释慧如的故事  京城长安真寂寺有位出家人,名叫慧如,年少时候精进勤奋的修苦行。师承信行法师,信行法师圆寂后,慧如仍奉行老师的教诲。  隋朝大业中期,慧如坐禅修定,端坐七天,巍然不动,大家都十分...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宝瓶的来历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宝瓶的来历

  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宝瓶。观世音菩萨的头冠间,有一尊立着的化佛像,而大势至菩萨头上的肉髻顶上,顶着一个宝瓶。  盛诸光明,这盛字念作陈,装也,她的瓶子里面,装着光明。  装光明有什么用...

《江慎修居士选录》:逸牛寻仇张四儿(29-31)

《江慎修居士选录》:逸牛寻仇张四儿(29-31)

  内容:  29.逸牛寻仇张四儿  30.冥刑肿腿的茅氏子  31.劝悔免锯的衡州道人  29.逸牛寻仇张四儿  泸州人张四儿,家里以杀牛为业。某日,卫军马洋从家乡牵牛到泸洲时,牵牛的绳子忽然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