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能掌控情绪与降伏内心,不惧世事纷扰

对于情绪的掌控,在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来看,真的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会认为,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怎么会有层出不穷的怨气或是戾气的突显,而且还会时不时出现因情绪不受控的暴力事件频出的现象发生呢?这多半是验证了一句话“让灵魂跟上脚步”的重要性。

一个时代的进步,一定需要经济的发展,也一定需要物质积淀的累积,这本身都不是问题。

因为任何时代都有其必然性的不同与更替。时代如何在变,其实也是一种缘分的使然而已。

但是我们不能把我们完全浮躁的内心和忙于追求物质的步伐,而疏忽了自省内心与安定内心的本身,归咎于时代的飞速发展。

心是我们自己的,情绪也是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的心与情绪都是在自己无法掌控的范围之外,那么把一切的矛盾与纷扰推脱与外境,仔细想想,也是有些牵强。当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时,所有的喜怒哀乐,其实都是自己按动了情绪的开关而已。

因为,如果我们不愿意接受干扰的信息,那么任凭外境“风吹雨打”,其实也是不能左右我们心绪的。

为什么现在的人很容易变得易怒和狂躁,归根结底还是疏忽了心灵教育的培养。

当今时代,众生福报较为浅薄,就会体现在情绪越来越不受控,而且普遍喜欢追求闻名利养方面。

这也是内心越来越缺失定力的外显。

在这些现象背后不难看出,如果能通过佛法的教育,去净化内心,且不说解脱的早晚,对于内心自我反省的培养和慈悲心的建立,我们就会多了很多安定自心和掌控情绪起落的渠道及方法。

情绪的失控,是一件伤人伤己而且后患无穷的心与行的延续。

现在的人,内心越来越缺少安全感,言行上也会表现的更为激烈和自私自利。

这些现象背后,还是因为我们无法认识到自心的作用,及掌握化解我们自心烦恼和痛苦的方式方法。

负面的情绪累积太多,又不知道如何去消化自己负面的情绪,仅靠向外释放,势必会造成负能量与负能量的相撞,就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一样。

我们给予别人的言辞激烈,势必还是会以同样或加倍的力道返还到我们自身。

这就是互相释放负能量和相互释放情绪,最后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让情绪变得更为激愤的原因。人的内心和情绪是双向作用的,以为朝外释放是缓解,其实向内的自我保护和封闭会更为严实。

那么是个人,无有例外的情绪保护机能都是这样,如此,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相遇,怎么会不产生两败俱伤的局面呢?

所以,情绪的释放也好,化解也好,靠硬碰硬,肯定是没用的,而且只会有更大的反作用力。

那么内心的软实力,也就是定力和包容以及烦恼转化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越是大环境看似浮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输与赢的关键,真的不在世俗化物质评定的标准上,而是在情绪掌控与降伏内心的作用力上。

一个人,无论拥有并获取了多少世俗评定的成功标准,一旦缺失了内心自省和情绪掌控的能力,那么或许最后就会无端给自己找到很多气受,从而造成身心不平衡的结果。

为什么现在的肿瘤患者那么多,除了医学界定的标准以外,还是跟我们的情绪有直接关系。

所以我们常说,能听闻佛法真的需要大福报,因为现实受益的面前,佛法字字句句,能带给我们太多养心、安心、并且掌控调试情绪的方式方法。

一颗包容又具有弹性度的内心,在纷扰的世事面前,又怎么会寻不到安得静好的境遇呢?一切唯心造啊!

 

点我:

相关文章

大安法师:如何回向给被堕胎的胎儿?

大安法师:如何回向给被堕胎的胎儿?

问:如果由于医院检查出了胎儿有畸形,因而犯了堕胎的重罪,丈夫和妻子会有恶报吗?念《地藏经》能化解重罪吗?念《地藏经》能的话,如何回向给被堕胎儿的亡灵?若念《地藏经...

呷绒多吉上师:以前堕胎过婴儿的人在上师三宝面前

呷绒多吉上师:以前堕胎过婴儿的人在上师三宝面前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56):千万不要杀人。当然,我们应该肯定不会杀人,不是因为我们怕因果,而是怕法律,也没这个胆量。但是堕胎自己的小孩在城市里非常严重,这个...

道证法师:不执着,不持戒,其实是执着自己的贪嗔

道证法师:不执着,不持戒,其实是执着自己的贪嗔

以为自己是大乘菩萨,不执着,不用持戒,其实是执着自己的贪嗔痴慢而不自知我们要特别注意,有人误会很深,以为不要照戒律,生活放逸随便,这样叫做自在,甚至叫做般若智慧,...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八章 中国佛教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八章 中国佛教

第八章 中国佛教风俗习惯 中国佛教徒在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人生礼仪和信仰活动等方面都与世俗百姓有着显着区别。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宣化上人:堕胎的罪是最大的,如何才能补救?

宣化上人:堕胎的罪是最大的,如何才能补救?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世界上最大的仇怨,莫过于杀生。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杀人之父兄,人必杀你的父兄。这样互相残杀,永无止境。就因为杀生太多的缘故,所以果报来...

认识抑郁与经历忧郁

认识抑郁与经历忧郁

大约20年前,那是大学一年级的暑假,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假期回家期间自杀身亡。这位女同学家在外地,高中时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各方面都很优秀。进到大学后,学业的压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