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此习不除,一举一动,皆可折福而招祸

原文:光是一直心直口之人,汝既谬投函于光,光固不敢允许,然亦不妨说几句淡话,以为后来立身行道,了生脱死之助。如无足人之指路,虽不能行一步,不妨问者因兹到家。汝一向说话,悉任己见,不以实理实事为准。今既知非,必须极力对治此之习气。此习不除,一举一动,皆可折福而招祸。汝先之疑问,乃是谤毁,绝非疑问,疑问,乃是自为遮掩之词。此其过咎,比直不信者为大。倘长此以往,不知改悔,则著魔发狂,大有日在。良药苦口,居士不知肯服否。

参考译文:我是一个直心直口的人,你既然错误地(印祖谦词—编者注)写信给我求教,我固然不敢答应,然而也不妨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作为以后处世为人、实践道义、了生脱死的帮助。如同没有脚的人来指路,虽然他自己不能走一步路,不会妨碍问路的人因此回到家乡。你一向说话,全都随任自己的见解,不以实理实事作为准则。今天既然知道错了,必须努力对治这个习气。这个习气不除去,一举一动,都可以折损福报而招来灾祸。你先前的疑问,是谤毁,绝对不是疑问,你说是疑问,这是自己说的遮掩的话。这个过失罪咎,比直接不相信的人还大。倘若长期下去,不知道悔改,那么著魔发狂,大有日在。良药苦口,不知道居士肯不肯服下呢?

——如诚法师译

 

点我:

相关文章

湛如法师:世界佛教论坛主旨思想辨析

湛如法师:世界佛教论坛主旨思想辨析

世界佛教论坛主旨思想辨析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湛如 本次世界佛教论坛所确定的会议主题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所谓“和谐世界”,就是“期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因果不可避免,解脱的圣者亦如是

因果不可避免,解脱的圣者亦如是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住在一位名叫提婆比多婆罗门的芒果园中,而尊者优波摩那为佛陀的侍者。  那时,佛陀受了风寒,引起了背部疼痛的痼疾,所以找来尊者优波摩那,对尊者说:“优波摩...

灵隐寺·大智度论里的故事·玉女卖弄妖艳

灵隐寺·大智度论里的故事·玉女卖弄妖艳

  释迦牟尼当年坐在菩提树下时,魔王很担忧,乃派出三位玉女来。第一位名叫乐见,第二位名叫悦彼,第三位名叫渴爱。她们走前来现身,搔首弄姿,摆出各种媚态,企图诱惑这位菩萨(因为尚未成佛)。在这种情状下...

“死而复生”的达摩祖师

“死而复生”的达摩祖师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五乳峰山洞中面壁九年,取得正果后把法衣、法器和四卷《椤伽经》传给他的弟子慧可以,之后就离开少林寺,开始他回归西天天竺的行程。一天,达摩走到千圣寺,夜宿禅堂,当夜身得重病...

示现苦行

示现苦行

  苦行僧乔达摩为了探求无上安乐和究竟真理,途经摩揭陀国,一路行至闍那尼的优楼频罗镇。他发现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宜人,宁静迷人的小树林,流水潺潺的小溪,舒坦的沙滩,不远处还座落着一个村庄,从那里可以...

【六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六波罗蜜有顺序吗?

【六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六波罗蜜有顺序吗?

六波罗蜜是什么意思?佛教六波罗蜜介绍  六波罗蜜是指菩萨修行的六种行持,是佛教的大乘菩萨道,是六种度脱烦恼、抵达无上菩提的方法。菩萨之大行,谓之波罗蜜,有六种,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