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此习不除,一举一动,皆可折福而招祸

原文:光是一直心直口之人,汝既谬投函于光,光固不敢允许,然亦不妨说几句淡话,以为后来立身行道,了生脱死之助。如无足人之指路,虽不能行一步,不妨问者因兹到家。汝一向说话,悉任己见,不以实理实事为准。今既知非,必须极力对治此之习气。此习不除,一举一动,皆可折福而招祸。汝先之疑问,乃是谤毁,绝非疑问,疑问,乃是自为遮掩之词。此其过咎,比直不信者为大。倘长此以往,不知改悔,则著魔发狂,大有日在。良药苦口,居士不知肯服否。

参考译文:我是一个直心直口的人,你既然错误地(印祖谦词—编者注)写信给我求教,我固然不敢答应,然而也不妨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作为以后处世为人、实践道义、了生脱死的帮助。如同没有脚的人来指路,虽然他自己不能走一步路,不会妨碍问路的人因此回到家乡。你一向说话,全都随任自己的见解,不以实理实事作为准则。今天既然知道错了,必须努力对治这个习气。这个习气不除去,一举一动,都可以折损福报而招来灾祸。你先前的疑问,是谤毁,绝对不是疑问,你说是疑问,这是自己说的遮掩的话。这个过失罪咎,比直接不相信的人还大。倘若长期下去,不知道悔改,那么著魔发狂,大有日在。良药苦口,不知道居士肯不肯服下呢?

——如诚法师译

 

相关文章

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第三章 明末的唯识学者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第三章 明末的唯识学者

第三章 明末的唯识学者及其思想 第一节绪言 印度的大乘佛教,共有三大流,即是中观(空)、如来藏、唯识的三系。其源头,当然都与早期的佛经有关。佛教的根本思想...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章 我是否好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章 我是否好

爱与放下 在生活的压力和复杂之下,我们也许会忘记内心最深的意图。但当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顾时,最常问的通常不是:“我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我写了多少书?”...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与妻子、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孙媳一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一天,佛陀与阿难经过他们家门前。佛陀看到那金碧辉煌的大门,便对阿难说:「这家人前世种下善根,但不知今世如何。...

佛陀如何面对谩骂

佛陀如何面对谩骂

  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所以就当着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骂佛陀。  佛陀静...

“不杀生”死后可生天道?

“不杀生”死后可生天道?

  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  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