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N 12

1288经:本经阐说如法布施的福报功德。

一位天人说偈而请佛印可,偈为:“悭吝生于心,不能行布施;明智求福者,乃能行其惠。”我们在行布施之时,往往注重于形式与程序的程式化,实际上便是“著相布施”。天人所谓的布施,即注重于心布施。倘若在布施之时,心里却十分地舍不得,那布施的功效必将大打折扣。有布施之行却无布施之心,这本来就是很不明智的做法。故而天人说“悭吝生于心,不能行布施”,甚至反而不如不布施呢!

佛陀的回答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可以分为六个小节:

1、贫穷却不肯布施。“怖畏不行施,常得不施怖;怖畏于饥渴,悭吝从怖生。”我们人人都害怕贫穷,都羡慕大富大贵。若将贫穷视为不肯布施为理由,则无法站得住脚,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即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为什么这样说呢?“此世及他世,常痴饥渴畏,死则不随死,独往无资粮。”原因是我们此生贫穷而不布施,死后因为没有布施功德作为资粮,故而下生也必然低贱贫穷,最终使自己越来越迫近于赤贫。

2、贫穷而知布施。“少财能施者,多财难亦舍;难舍而能舍,是则为难施。”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有些人虽然一贫如洗,可是他们却知道广行布施,力所能及地为大众做好事,想方设法帮助他人,替他人排忧解难。相反,有些人财大气粗,却吝啬十分,只顾自己挥霍而不顾他人死活。所以佛陀说“难舍而能舍,是则为难施”,自己明明有困难,却千方百计行布施,这样的布施才是真正可贵难得啊!

3、布施当如法而行。“无知者不觉,慧者知难知;以法养妻子,少财净心施。”布施不是倾己所有,要将适当比例的财物留作父母及妻子儿女的生活、学习费用,在这个基础上,再尽力去行布施,则更符合佛法精神。从这里可以看出,佛陀在讲行布施时,充分考虑到人己兼利,十分人性化。

4、布施用途需如法。“百千邪盛会,所获其福利,比前如法施,十六不及一。”一些人习惯于行布施,但是从来不分对象,花钱无数去祭祀,举行“百千邪盛会”,虽然钱花了很多,却收效甚微。

5、财施的来路要正确如法。“打缚恼众生,所得诸财物,惠施安国土,是名有罪施。”这里讲到了“有罪施”,事实上回答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说,有些贪官污吏、暴发户们到寺院里出手很大方,但是他们钱财的来源却很有问题;一些工厂主对工人百般盘剥,榨取工人的血汗钱(剩余价值),然后拿着这些很有问题的钱财去做功德,虽然也有功德,但是毕竟已经造下了恶业,这便是“有罪施”。

6、布施应平等如法。“方之平等施,称量所不及,如法不行非,所得财物施,难施而行施,是应贤圣施,所往常获福,寿终上生天!”平等布施且能恭敬布施,这便是符合于圣贤布施之法。这样的布施,无论生前殁后,均能获得无边的果报。(4.3.)

点我:

相关文章

慈法法师:五种功德正行十念

慈法法师:五种功德正行十念

五种功德正行十念 十念法者,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

感情成为最重,净业的势力就很微弱了

感情成为最重,净业的势力就很微弱了

因此,现在就要尽快解决自己心上的问题,不要让爱执再加深了。如果不去对治,爱执必定会在心里不断的增长。这样发展下去,情愈来愈厚,愈来愈浓。在你心里,家人的感情成为最...

嘎玛仁波切:不累积福报资粮,何以谈智慧见长,更

嘎玛仁波切:不累积福报资粮,何以谈智慧见长,更

累积资粮,是获得暂时解脱和圆满佛果不可或缺的。续部中说:“未积资粮无成就,沙子不能榨芥油。”不努力累积资粮,只想得到福报和成就,就像想从沙子榨出油来,是不可能的事...

慧光法师:苦,生命中最好的老师

慧光法师:苦,生命中最好的老师

苦,生命中最好的老师 --慧光和上开示--   有三个牢狱、三条绳子把我们绑着,让心不得自在。   第三个,是「想」。 有些人观念很...

做人不要太较真,了悟​这3点,后面

做人不要太较真,了悟​这3点,后面

做人不要太较真,后面你的福报就来了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要太较真,不要太计较,不要太认真。最好傻傻的,痴痴的,让别人去耍小聪明,我们做一个笨人就好了。被别人欺负了,...

打坐时的10个禁忌

打坐时的10个禁忌

“打坐”不仅仅是佛家禅修时的一种坐法,目前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养生健身方法,甚至连国外也开始盛行起来了。有些同修在练习打坐之前,能够先认真学习了解有关打坐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