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N 12

1288经:本经阐说如法布施的福报功德。

一位天人说偈而请佛印可,偈为:“悭吝生于心,不能行布施;明智求福者,乃能行其惠。”我们在行布施之时,往往注重于形式与程序的程式化,实际上便是“著相布施”。天人所谓的布施,即注重于心布施。倘若在布施之时,心里却十分地舍不得,那布施的功效必将大打折扣。有布施之行却无布施之心,这本来就是很不明智的做法。故而天人说“悭吝生于心,不能行布施”,甚至反而不如不布施呢!

佛陀的回答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可以分为六个小节:

1、贫穷却不肯布施。“怖畏不行施,常得不施怖;怖畏于饥渴,悭吝从怖生。”我们人人都害怕贫穷,都羡慕大富大贵。若将贫穷视为不肯布施为理由,则无法站得住脚,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即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为什么这样说呢?“此世及他世,常痴饥渴畏,死则不随死,独往无资粮。”原因是我们此生贫穷而不布施,死后因为没有布施功德作为资粮,故而下生也必然低贱贫穷,最终使自己越来越迫近于赤贫。

2、贫穷而知布施。“少财能施者,多财难亦舍;难舍而能舍,是则为难施。”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有些人虽然一贫如洗,可是他们却知道广行布施,力所能及地为大众做好事,想方设法帮助他人,替他人排忧解难。相反,有些人财大气粗,却吝啬十分,只顾自己挥霍而不顾他人死活。所以佛陀说“难舍而能舍,是则为难施”,自己明明有困难,却千方百计行布施,这样的布施才是真正可贵难得啊!

3、布施当如法而行。“无知者不觉,慧者知难知;以法养妻子,少财净心施。”布施不是倾己所有,要将适当比例的财物留作父母及妻子儿女的生活、学习费用,在这个基础上,再尽力去行布施,则更符合佛法精神。从这里可以看出,佛陀在讲行布施时,充分考虑到人己兼利,十分人性化。

4、布施用途需如法。“百千邪盛会,所获其福利,比前如法施,十六不及一。”一些人习惯于行布施,但是从来不分对象,花钱无数去祭祀,举行“百千邪盛会”,虽然钱花了很多,却收效甚微。

5、财施的来路要正确如法。“打缚恼众生,所得诸财物,惠施安国土,是名有罪施。”这里讲到了“有罪施”,事实上回答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说,有些贪官污吏、暴发户们到寺院里出手很大方,但是他们钱财的来源却很有问题;一些工厂主对工人百般盘剥,榨取工人的血汗钱(剩余价值),然后拿着这些很有问题的钱财去做功德,虽然也有功德,但是毕竟已经造下了恶业,这便是“有罪施”。

6、布施应平等如法。“方之平等施,称量所不及,如法不行非,所得财物施,难施而行施,是应贤圣施,所往常获福,寿终上生天!”平等布施且能恭敬布施,这便是符合于圣贤布施之法。这样的布施,无论生前殁后,均能获得无边的果报。(4.3.)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3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3

  清佛度(绝相)  佛度,是安徽歙县人。住在苏州南禅寺,白天过午不食,夜里不倒睡,专修净业。嘉庆二十三年春天,有病态,告别各位道友,端坐往生。有僧人叫绝相,是嘉禾人,也住在南禅寺,与佛度的道谊很...

怀让禅师的故事

怀让禅师的故事

  唐代高僧南岳怀让禅师,是六祖慧能最著名的三大弟子之一,陕西金州安康(今陕西安康)人,俗姓杜。怀让十岁时,就喜读佛经。怀让十五岁时,在荆州玉泉寺出家了。有一天,他叹息道:“出家人行无为法,天上人...

《百喻经卷下》:94、摩尼水窦喻

《百喻经卷下》:94、摩尼水窦喻

  【译文】  曾有一人,与他人妻子私通。奸事未毕,丈夫从外面回来,随即察觉了,便停在门外,准备候他出来之际,一下杀了他。妇人便对他说:「我丈夫已察觉了,再没有别的出处好走,只有摩尼才可以出得去。...

四众讲堂:戒杀护生的道理

四众讲堂:戒杀护生的道理

有过放生经验的人就能体会到众生是有灵性的;当我们将乌龟、鱼、虾之类的生物放到水里时,他们往往会回过头来向我们点头致意,由此可以证明它们是有灵性的。放生的目的当然不...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前学 二、空分之中观空性见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前学 二、空分之中观空性见

二、空分之中观空性见:般若智慧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为利益不同根基众生而三转*轮,其中第二转*轮,着重宣演中观的般若空性。 一、中观空性,般若之内涵...

什么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

什么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

有一次,一位容貌、形色绝妙的天界众生,到祇树给孤独园问佛陀说:“什么东西火烧不掉?风吹不散?即使大地全毁了,也不会流散?连专门抢夺别人财物的恶王与盗贼,也抢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