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现前感应,则宝地遥观;克取往生,则涅

【序】现前感应,则宝地遥观;克取往生,则涅槃非比。如斯感应,屡见古今。

【疏】宝地遥观者,唐大行禅师初修普贤忏,后入大藏,随手取卷得《弥陀经》,日夜诵咏。至三七日,睹琉璃地上,佛及二大士现前。僖宗闻其事,诏入内庭,赐号常精进菩萨。后琉璃地复见,即日命终,异香经旬,肉身不坏。

涅槃非比者,梁道珍法师讲《涅槃经》,天监中,憩锡庐山,慕远公净业。禅坐中,忽见海上数百人乘宝舫前迈。师问何之,答曰:“往极乐国。”因求附载,报云:“法师虽善讲《涅槃经》,亦大不可思议,然未诵《弥陀经》,岂得同往?”师遂废讲念佛,诵《弥陀经》及二万遍,将终四七日前,夜四鼓,见西方银台来至,空中皎如白日,声云:“法师当乘此台往生。”时众咸闻天乐异香,数日香犹未散。其夜峰顶寺僧遥见谷口火炬数十,明燎彻夜,次日乃知师逝。如上所录,皆修因证果,此感彼应,叠见层出,自古及今,未及枚举。

恭录自《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点我:

相关文章

济群法师: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济群法师: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佛法修行主要分为戒和见两部分,并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似乎两不相干。其实,戒和见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戒的清净有助于见的禅修,另一方面,见地透...

净空法师:这是往生的祕诀

净空法师:这是往生的祕诀

那我们今天不是上上根人,修上上乘法,我们能够理解,做不到,这什么?业障、习气太重。我们走一个方便道,特别的通道,极乐世界。我们确实有能力到极乐世界,这是真话,不是...

无暇和尚的故事

无暇和尚的故事

  无暇和尚的故事  在九华山一千六百多米海拔的山顶上,有一座六百多年历史的寺院叫“百岁宫”,寺院石碑上记录着明代一位126岁高僧的生平:  无暇和尚,又名海玉,24岁出家,因为仰慕地藏菩萨“地狱...

谦忍得长寿

谦忍得长寿

  有一个年约五、六岁的小童子,一天来到佛前,对佛陀说:「伟大的佛陀,愿您赐给我长寿!」  佛陀和蔼的说:「善童子!小小年纪为何要求长寿呢?」  「外道相师告诉我,说我福慧具足,惟受短命报。慈悲的佛陀...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十)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十)

我们为什么落到六道轮回之中? 我们本来是真如。真如无愿,能现二相:涅槃门和生死门。涅槃门是佛门,可以通向究竟解脱、究竟清净;生死门是虚幻之生灭门。我们不执着于...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6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6

  民国程氏(贞女寅贞)  程氏,是山西忻县王建平居士的妻子。四岁失去父亲,八岁失去母亲,就给王家作为童养媳。王家贫穷,程氏稍有长大,事奉公婆,抚养兄女,孝慈都尽到了,清贫穷苦的状况,难以笔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