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难得

  经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得生人身到底有多难呢?

  有一天,佛陀告诉比丘们:「譬如所有的大地都成为大海,大海中有一只瞎眼的海龟,它的寿命长达无量劫,每隔一百年,盲龟就把头浮出水面一次。大海中有一截只有一个圆孔的木块随着海水漂流,随着风浪忽东忽西。像这样,海龟每一百年把头浮出海面一次,它能够恰好穿过浮木的圆孔吗?」

  阿难回答:「很难!佛陀!因为这只盲龟如果游到大海东边,也许浮木此时已随着风浪漂到大海西边。如此东西南北,漂流不定,盲龟与浮木能够相遇的机会实在是很渺茫。」

  佛陀告诉阿难:「盲龟与浮木虽然互相违远,但是有时还能相遇。愚痴的凡夫漂流于五趣六道、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欲得人身,真是比盲龟穿浮木还困难呢!」

  「佛陀!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互相杀害,强者欺凌弱者,造作无量罪恶的缘故。因此,比丘们!对于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理尚未体解的人,应当勤作方便,发起增上生心,精进修行,不可懈怠。」

  比丘们听了佛陀的开示,都以人身难得,应当精进修道来自我惕励。

  佛说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尘。已得人身的我们,应该善用人身,勤修戒定慧,进而证得清净的法身。

点我:

相关文章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世间的一切;若起恶念则人生方向就会偏差,因此产生了烦恼。  有一次,佛陀来到一个小镇说法,有位富翁也和镇上的许多人一样,虔诚地聆听佛陀宣说人生...

当因缘不具足,就不能贸然去独修!

当因缘不具足,就不能贸然去独修!

  当因缘不具足,就不能贸然去独修!  世尊成道后未久,弥醯尊者作为侍者,悉心照料着佛陀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一大早,弥醯就外出乞食。乞食完毕,尊者在返程途中,见到一处地势平整、清凉幽雅的树林。在...

慧光法师:随缘不是懒惰的代名词

慧光法师:随缘不是懒惰的代名词

随缘不是懒惰的代名词 --慧光和上开示--   放下,是不执着,不是叫你不要!所以往往会误解,佛教什么都教我们都不要,不要到最后,就整个人就消极...

佛陀开示过去的因缘

佛陀开示过去的因缘

  善知识要引导你修学佛法是缘,恶知识要引诱你去参与坏事也是缘。所以,我们要懂得分析、辨别,要随善缘而不随恶缘。佛法讲因缘,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其中,有疏的因缘,也有亲的因缘。以哲学概念...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3、微财转轮王施身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3、微财转轮王施身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嫉妒苦”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嫉妒苦”

生命中的“嫉妒苦” 心律法师 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嫉妒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军事学家,“田忌赛马”故事中足智多谋的谋士孙膑,相传就是因为庞涓嫉妒他的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