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都不能自杀,自杀是灾难的真正开始

有一些人因为生活不如意或受重大刺激,选择自杀,想一了百了。实际上,这不是了结,而是真正灾难的开始。

俗话说:“千古艰难唯一死。”认为死亡是一切的终结,这是错误看法。生命是在六道中不断轮回的,正常死亡后,很快进入下一个轮回之中。而自杀死亡的人,因其心念与业力的影响,会在过渡阶段停留很久,甚至几十上百年。自杀的痛苦,一直伴随着整个过渡阶段。

比如一些上吊的人,他会感觉自已经常被吊在自杀的地方,无法摆脱出来,每七天重复一次死亡的全过程。如果说第一次自杀时是出于绝望或对自己的惩罚而对死亡无所畏惧的话,那么后面的重复死亡就是万分的不情愿。那种冲动已经没有了,有的只是无法摆脱的痛苦与对痛苦的极端恐惧,而且这种痛苦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我父亲第一次看见鬼,就是看到一个吊死鬼被吊在窗户上无法摆脱,虽然时隔几年,那鬼还是吊在那里,无法摆脱那种痛苦。还有一些人梦到吊死鬼请求锯断或烧掉上吊时挂绳子的那根木头,实际上是不管用的。业力所在,与那根木头无关。

服毒自杀的、跳楼的、跳水的,这些死法,临死的痛苦都会一直伴随着他,更可怕的是无法摆脱那种恐惧感,直到下一个轮回的到来。开煤气自杀有没有痛苦?一点也不会轻。人有神识,煤气却没有神识,再次死亡时,不会有煤气给他做麻醉剂。

一些人心理脆弱,认为死后就完了,或赶下一世。在阳世的寿命没完,是没有机会进入下一个轮回的。在等待轮回的过程,枉死者会一直在过渡阶段,与那些枉死鬼为伴。枉死鬼大部分是没有全尸的,长相极为可怕。而且枉死鬼大多是很暴戾的。跟他们生活在一起,随时会受很多恶鬼的凌辱,想想都不寒而栗。

而且按因果律,自杀与杀人是同样的罪孽,过渡阶段过后,重则入地狱,轻则入饿鬼,再想回到人世,是难上加难了。对于你自己不珍重的东西,天地不会强加给你的,你从此长时间与人道无缘。为什么自杀与杀人同罪?这是业力,是生命世界的自然之力的作用,与任何人无关,就像万有引力的存在与否与牛顿无关一样。

人到了最绝望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是转机的时候,阴尽则阳生,否极则泰来,再忍忍,也就扛过去了。没有永远的痛苦,也没有永远的快乐。一切都抵不过无常的消磨,一切都会很快过去。事如春梦了无痕,为什么不坚持一下呢?

至于遭横祸而死的人,虽然不受反反复复死亡的痛苦,但有没有进入下一个轮回,还要看其心念。如果非常留恋这个世界,牵挂不下,很有可能就会长时间停留在入处饿鬼界。入处饿鬼界阴阴沉沉,非常凄迷。入处饿鬼界与人道是可以相互感应的。如果经常梦到,或死前住过的地方不安宁,多半是没有走。如果从此杳无音讯,就是进入下一个轮回了。

不管是自杀还是遭横祸而死的人,都应当多念《地藏经》回向给他,将他从这种恶劣环境中超度出来。同时劝导其进入下一个轮回,不要留恋与牵挂。

破解自杀 的密咒:‘什么咒子?’‘大千世界,无挂无碍。自去自来,自由自在。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这个咒子很灵哦!我碰到过几个人,告诉我心里烦闷想自杀,我叫他赶快念。嘿!灵得很!一念就没事。

不要小看这个咒子,这是有道理的,这几句话等于是‘圆觉经’的第一部,虽然是无明,也是无挂无碍,来去自在。

(转载)

本文实为转载,不代表个人观点,专注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持续放生者,受佛菩萨、天地一切神仙赞叹护佑,功德无量,必然有求必应。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成就不可思议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的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一切冤亲债主及其六亲眷属离苦得乐,福慧增进;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心态改变生命,习惯改变命运

海涛法师:心态改变生命,习惯改变命运

心态改变生命,习惯改变命运 海涛法师:有些开口,人家念"阿弥陀佛"很好听,他一念就不好听,为什么?因为过去的口业。要怎么办?要忏悔。忏悔以后,多称赞别人,什么...

达真堪布:生气会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达真堪布:生气会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佛法里讲,嗔恨心一生起来,自己所积累的善根福德就会受到彻底地毁坏。因为嗔恨心生起来的时候,相续一下子就变得不清净了,就像本来平静的水面,被棍棒击打后就会泛起波澜。...

【果位】-佛教果位是什么意思

【果位】-佛教果位是什么意思

果位(佛教解释)  佛教用语,在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的内容有所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释义  佛教用语,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分类  小乘佛教  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为什么皈依?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为什么皈依?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517):一个大乘修行人必须要有菩提心。不仅是皈依,行持任何一个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来摄持,其中的发心殊胜也就是菩提心。...

演培法师:佛教的缘起观

演培法师:佛教的缘起观

佛教的缘起观 演培法师 一、缘起的重要 佛教的开创者,是出生于向被世人称为东方宗教哲学摇篮的印度释伽牟尼。当他出现在印度国土时,这一古老的印度,不特宗教哲...

婚姻不幸者大多是因为邪淫业障太重

婚姻不幸者大多是因为邪淫业障太重

邪淫者在婚前透支了福报,所以婚姻不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恋爱屡战屡败,眼看就要终成眷属了,却因为一些突如其来的原因,两人感情急转直下,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