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业障是怎么来的?

在大乘佛教中,位处于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以“行”著称,被人称作大行普贤菩萨。除过“大行”,普贤菩萨以发十大愿而出名,被世人称之为十大愿王。在很多佛经中都对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有过讲解,今天小编就来说一下,什么是“广修供养”,什么是“忏悔业障”。

“供养”一词,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在很多宗教中都会有供养神灵的形式。佛教也不例外,在这其中,所谓“供养”在一方面转化为香火。有些人认为,添的香油钱从来没有到过佛祖手中,但是却忘记了,在寺庙中的佛身是需要修缮。”广修供养“的一方面就是要供奉每一尊佛,遇佛拜佛,虽然不能盲目,但是心诚是最重要的。在佛教中,不是随便哪一尊菩萨的性德是圆满的,而发过十大愿德普贤菩萨就不一样,他的性德是十分完美,十分圆满的。从他发的“广修供养”这一大愿中,他就是做过表率,供一尊佛就是供了世间一切诸佛。

除此之外,“广修供养”中的“广”意为宽大广阔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心胸宽广,佛陀早就说过,凡世间所有佛土之上的人都是具有佛性的,在未来世界都是能够成佛的。每个人都与人友善就是“礼敬诸佛”的表现,并且,也是“广修供养”的一个方面。并且,“广修供养”也是修行的一个途径,何谓“修行”?修行时与佛结缘,加深佛缘的一个过程,所以“广修供养”就是一种修行,能够使修行更加圆满。

再往深了说,多行布施也是“广修供养”的一个方面,从之前的佛陀割肉喂鹰就能看得出来,往往这一点都会被忽略,多行布施不是增加福报的一种方式吗?其实呢,布施也在修行之内,而修行再“广修供养”之内,这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我们再来说一下何为“忏悔业障”。世间所有人都会有业障,若是对什么东西起了兴趣,就造就了“业”,随后就能产生“障”,那究竟“障”为何物呢?“障”就是阻碍,阻碍修行的道路,挡住的是人们的德行。在净土法门中,早就业障若是严重的话,是要堕入阿鼻地狱的,要尽快忏悔才能继续修行,但是,往往一个人所生出来的业障,是很不容易阻断的。

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业障,而这所有业障都包含在“身、口、意”三业之中。身业就是你所做的一举一动若是不得体,就会产生业障,这是无法避免的。口业是最为普遍的,随口一句无心的话又或者口无遮拦,就会造就口业。意业的范围就比较广阔了,其中最大的就是贪、嗔、痴三毒,稍有不慎就会有业障产生。

在佛教中,“忏悔业障”的方法有很多,像“广修供养”、“礼赞诸佛”之类的方法数不胜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觉悟,也就是心诚。话说回去,有了业障也不全是一种灾难,往往这些都是修行之中的阻碍,只要心诚都有能力破除,并且能得到更多的福报,并且也能够让修行事半功倍。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

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

财神汇聚来源:禅刊 作者: 孔凡田 高西有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财为养生之源、护身之本。小如衣食无忧,大至国富民安,无不以财富为首务。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南怀瑾:佛教治疗抑郁症的故事

南怀瑾:佛教治疗抑郁症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川东万县,也是有一位牢里的犯人,也是想逃。这个人没念过书,只听过“西游记”里有个孙悟空本事很大,上天下地,变来变去,所以,他在牢里,天天就念齐天大圣...

净空法师:你装得再好也不能来,到临命终时,没人

净空法师:你装得再好也不能来,到临命终时,没人

【佛告阿难。彼佛国中诸菩萨众。】『菩萨众』是指九品都是菩萨,这个要注意到。不要去分西方世界有菩萨、有声闻、有天人,你这样分就错了,那是方便说的。真实讲统统是菩萨,...

【妄语】是什么意思?妄语的罪过与果报

【妄语】是什么意思?妄语的罪过与果报

妄语是什么意思?  妄语,十恶之一,即虚妄不实的言语。凡是存心骗人,不论利用何种方法,使得被骗的人领解之时,不管能否达到妄语的目的(如求名闻利养),即成妄语罪。  妄语之中,尚包括两舌、恶口、绮语,虽...

嘎玛仁波切:永恒的财富

嘎玛仁波切:永恒的财富

财富,我们都不陌生,几乎每个人都在拼命追求着它。可佛教里讲的“财富”,跟人们平常所讲的财富,不是一个概念。佛教对财富的定义,更深、宽广。财富常常被人称为“资粮”,...

智渡法师:有一个朋友现25岁,11年前,他患上

智渡法师:有一个朋友现25岁,11年前,他患上

佛门信众问:有一个朋友现25岁,11年前,他患上了抑郁症,到现在都没有好,用了各种药物不求解,因为此种原因,导致脑部功能受损,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他回想起以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