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业障是怎么来的?

在大乘佛教中,位处于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以“行”著称,被人称作大行普贤菩萨。除过“大行”,普贤菩萨以发十大愿而出名,被世人称之为十大愿王。在很多佛经中都对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有过讲解,今天小编就来说一下,什么是“广修供养”,什么是“忏悔业障”。

“供养”一词,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在很多宗教中都会有供养神灵的形式。佛教也不例外,在这其中,所谓“供养”在一方面转化为香火。有些人认为,添的香油钱从来没有到过佛祖手中,但是却忘记了,在寺庙中的佛身是需要修缮。”广修供养“的一方面就是要供奉每一尊佛,遇佛拜佛,虽然不能盲目,但是心诚是最重要的。在佛教中,不是随便哪一尊菩萨的性德是圆满的,而发过十大愿德普贤菩萨就不一样,他的性德是十分完美,十分圆满的。从他发的“广修供养”这一大愿中,他就是做过表率,供一尊佛就是供了世间一切诸佛。

除此之外,“广修供养”中的“广”意为宽大广阔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心胸宽广,佛陀早就说过,凡世间所有佛土之上的人都是具有佛性的,在未来世界都是能够成佛的。每个人都与人友善就是“礼敬诸佛”的表现,并且,也是“广修供养”的一个方面。并且,“广修供养”也是修行的一个途径,何谓“修行”?修行时与佛结缘,加深佛缘的一个过程,所以“广修供养”就是一种修行,能够使修行更加圆满。

再往深了说,多行布施也是“广修供养”的一个方面,从之前的佛陀割肉喂鹰就能看得出来,往往这一点都会被忽略,多行布施不是增加福报的一种方式吗?其实呢,布施也在修行之内,而修行再“广修供养”之内,这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我们再来说一下何为“忏悔业障”。世间所有人都会有业障,若是对什么东西起了兴趣,就造就了“业”,随后就能产生“障”,那究竟“障”为何物呢?“障”就是阻碍,阻碍修行的道路,挡住的是人们的德行。在净土法门中,早就业障若是严重的话,是要堕入阿鼻地狱的,要尽快忏悔才能继续修行,但是,往往一个人所生出来的业障,是很不容易阻断的。

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业障,而这所有业障都包含在“身、口、意”三业之中。身业就是你所做的一举一动若是不得体,就会产生业障,这是无法避免的。口业是最为普遍的,随口一句无心的话又或者口无遮拦,就会造就口业。意业的范围就比较广阔了,其中最大的就是贪、嗔、痴三毒,稍有不慎就会有业障产生。

在佛教中,“忏悔业障”的方法有很多,像“广修供养”、“礼赞诸佛”之类的方法数不胜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觉悟,也就是心诚。话说回去,有了业障也不全是一种灾难,往往这些都是修行之中的阻碍,只要心诚都有能力破除,并且能得到更多的福报,并且也能够让修行事半功倍。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积极劝人不邪淫得大福报

积极劝人不邪淫得大福报

姚庭若说:一个人能戒邪淫,只是成就了自己一身的事业,何不‘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也能劝化别人戒淫,一劝十,十劝百、百劝千万,甚至能劝化无穷后世,使大家都能同证善果...

37岁女子身患七八种癌症,最终靠念佛、拜佛神奇

37岁女子身患七八种癌症,最终靠念佛、拜佛神奇

我是黑龙江省宝清县的,我是一个癌症患者,我在37岁那年,我就得了胆囊癌,是晚期。我的胆囊现在已经拿走了,已经没有了。因为胆囊癌是晚期摘除的,不像是早期摘除就好了。...

将戒色上升到一定高度,方能彻底戒除手淫

将戒色上升到一定高度,方能彻底戒除手淫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写手淫的害处,而是让大家重新审视自己戒手淫的状态、方式、决心和毅力。论坛上的战友以及论坛外的那些有志于戒手淫的朋友,我在这里提出这个思想,请大家...

信愿法师:五浊凡夫,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

信愿法师:五浊凡夫,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善导大师开示:五浊凡夫,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底下我们来看第十三段文,第十三段文仍然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开示的法语:【善导大...

海涛法师:人生的意义究竟​为何,总

海涛法师:人生的意义究竟​为何,总

问:学佛尚浅,但一直有一个疑惑,人生的意义究竟为何,总觉得一片渺茫,该怎么样巧妙运用佛法在日常生活?答:如果你去慈悲你就不会觉得渺茫啊,人生的意义就是要慈悲,人生...

宣化上人:出家人要知道,在道业没有成就之前,不

宣化上人:出家人要知道,在道业没有成就之前,不

581. 不可将常住的东西随便送人情,你认为有功德,其实这是盗僧伽物。与人结好,私自赠送,这种行为,是破坏道场的规矩。582. 凡是所有的功德,一定要回向法界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