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读经是真修行,真供养

◎五蕴,小光子,缘聚缘散,小光子里头有受想行识,这个东西是念头成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相似相续。说它有,它已经没了;不能说它无,它又相续出现了。但念念不一样。

◎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了,就见到佛了。

◎南无阿弥陀佛音声,是实相,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

◎阿弥陀佛是自性本觉的德号,它不是外来的,是自性里本有的,无量觉是你自己自性,与外面境界毫不相关。以一念制止一切念头,我们用这个方法回归自性。

◎念者,始觉之智;佛者,本觉之理。

◎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一。

◎欢欢喜喜接受恶缘恶报,业障消除,善缘现前。

◎相信因果,相信感应,相信积德一定有好报。

◎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

◎知土如影响,恒发弘誓心;通达诸法,一切空无我。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自性,自性的德号,一切诸佛如来共同的名号,时空之内所有一切万物都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统摄一切,它怎么不是自性。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李炳南)

◎我法来去都不着,人间聚散莫非缘。

◎想佛的相好,佛的庄严,佛的功德,想佛在因地中修行,在果地上成就。

◎世间福报,梦幻泡影,转瞬即逝。

◎念佛求生净土,是解冤释结里面最好的方法。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有智慧,有道力,有神通,我们一定帮助这些冤亲债主。真正这样发心,真正这样修行,这才能解冤释结。

◎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空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念自性,即是入佛知见。

◎熟透了,跟心性起感应道交作用,读经是真修行,真供养。

◎读经也是念佛,读经是念自性佛,一切诸佛的本体就是自性佛。读经念佛,就是把自已清净平等觉念出来。清净平等觉是本有的,不是外来的,是真心本性。

◎观寂静法,离诸痴暗;远离分别,诸根寂静。

◎一切法,本来没有分别,本来没有执著,本来没有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与法,都不可得,万法皆空,不但有为法不可得,无为法也不可得。

◎圣人永远不动心,整个宇宙所有一切现象也是如如不动,不但如如不动,他看得很清楚,根本就不存在。

◎相有体无,事有理无。

◎这句名号只要老实念去,不要怀疑,不要夹杂,不要间断,老实念去,烦恼不要去断,自己断掉了,业障不必去消,到时侯自然就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名号功德,把你的业障业习气,自自然然,无形当中把它化解了。

◎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了,就见到佛了。

◎你要是知道它是虚妄,随顺它,不起分别执著,那就是妙观察智慧,那就是《还源观》上讲的随缘妙用,那真的妙。自性本来是清净寂灭的,这个一定要知道,清净心里面本来没有我,这个我是个妄念,这个妄念形成一个很严重的执著。

◎相有体无,事有理无。

◎观寂静法,离诸痴暗,不生分别,自然远离痴暗,而诸根寂静矣。

◎怨、恨、恼、怒、烦,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苦从苦因缘,苦尽乃为尊,神化解疑结,以经现世间,善行为福报,当可不识此?

 

点我:

相关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

1181经:本经记述佛陀为天作婆罗门演说世之布施福德良田。 释迦文佛住世后期,随着年岁已高,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正如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犹如破车,捆绑而行...

蔡礼旭老师:兄弟之间相处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兄弟之间相处的智慧

兄弟之间相处的智慧蔡礼旭老师有一首描述兄弟之情的诗词:“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

净空法师:讲堂外面的宝池大小不相同,是受用的人

净空法师:讲堂外面的宝池大小不相同,是受用的人

【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这个池大小不一样,每一个佛的讲堂外面的宝池大小不相同。池、莲花、水是阿弥陀佛性德流露的。但是在受用方面讲,是十方往生的人他们...

《药师经》学习​②——“琉璃光”释

《药师经》学习​②——“琉璃光”释

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时候,他观察到我们娑婆世界跟两个佛最有缘,第一个是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第二是西方南无阿弥陀佛。佛教经典云:“二佛演化在娑婆”,也就是说药师佛、弥陀...

蕅益大师:戒淫文

蕅益大师:戒淫文

人知杀生之业最惨,不知邪淫业尤惨也;人知杀生之报最酷,不知邪淫报尤酷也。盖种种受生,肇端淫欲;种种造罪,托因有生:淫为生本,生为罪本。是故三途剧苦,人世余殃,淫意...

圣凯法师:《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后记

圣凯法师:《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后记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后记    窗外,万家灯火,繁华的都市在深秋的夜幕下,显得那么宁静;一阵夜风吹过,卷起几片梧桐叶,无声地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