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登上智慧山顶

登上智慧山顶

暖根增满时,顶法为其名。

初安四念住,三摩地明增。

什么是顶法?

《三藏法数》中说:“顶者谓观行转明,在暖之上。如登山顶,观瞩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顶加行。”观瞩四方者,谓观四谛也。

《俱舍论》中说:“此暖善根,下中上品,渐次增长,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为顶法。此转胜故,更立异名。动善根中,此法最胜,如人顶故,名为顶法。或由此是进退两际,如山顶故,说名为顶。此亦如暖,俱观四谛,及能俱修十六行相。如是暖顶二种善根,初安足时,唯法念住。以何义故,名初安足?谓随何善根,以十六行相,最初游践四圣谛迹,后增进时,俱四念住。诸先所得,后不现前。于彼不生钦重心故。”

俗话说:“站得越高,望得越远。”所谓的顶法,就像你此刻站到了山顶上一样,俯瞰四周,许多东西尽收眼底。这时候,你突破了以前的一些角色的限制,才能慢慢品尝到超脱红尘负累的喜悦。

顶法包括了四念住的正见,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假象,一切都是梦境,你就不会再被身边的一切所牵制。这时候,在你的修行中开始品尝到一种三摩地的法味。若是修本尊法,你的持咒也不散乱,观本尊也非常清晰,你的所缘境会相对坚固了。

下面,进入忍法:

顺谛忍法者,随顺三摩地。

于无能所取,随顺忍解故。

《杂集论》中说:“顺谛忍法者: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一分已入随顺三摩地钵罗若,及彼相应等法。一分已入者:于无所取,一向忍解故。一分随顺者:于无能取,随顺通达所依处故。”

忍法亦称“忍加行”,忍有两种含义:一是“印可”的意思,在进入此位之后,即能印可四谛之理,真正发现苦谛至道谛的真正含义,谓此善根,决定无退,故名忍加行。

忍加行修炼的本质当然以忍为主,出现的一切你都不要执著,不要让心跟着外界的事物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念去无随”。你会学会随顺因缘,于是就会出现“随顺三摩地”,别人想骂你就让他骂,想打你就让他打。来者也好,去者也好,一切随缘。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这很傻,是一种很吃亏的举动。但就好像吃榴莲一样,有的人觉得吃榴莲是一种享受,有的人却觉得闻到榴莲的味道都是一种折磨。实际上,所谓侮辱跟榴莲没什么区别,只要你不用自己的常识来判断它,它就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更不能让你心里产生愤怒或者痛苦等感觉,你的心就能够始终安住于专注安详的宁静之地。

这就是“随顺三摩地”。当你连在受到侮辱的时候,都不执著于外相、能取、所取,你就安忍了,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因为生起喜乐,就不执著红尘;因为发现红尘很苦,就不会再去执著那些无用的东西,遂有了安乐之心和安乐之相,继续往下修,就进入世第一法。

点我:

相关文章

【三藏】三藏的意思,佛教中的三藏指的是什么?

【三藏】三藏的意思,佛教中的三藏指的是什么?

三藏(佛教解释)  三藏,又作三法藏。藏,梵语pit!aka,意谓容器、谷仓、笼等。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为:经藏、律藏、论藏。三藏解释  梵语  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摄'之义,即总摄一...

净空法师:随缘要随善缘,不善的决定不能做

净空法师:随缘要随善缘,不善的决定不能做

为什么这些人行?没有别的,放得下,看得破。真正看破放下,一心一意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在这个世间不再跟人计较,不再跟人竞争,全放下了,一心一意就是求生净土,除这桩事情...

地藏菩萨感应实录:地藏圣号诵万遍,突遇贵人绝处

地藏菩萨感应实录:地藏圣号诵万遍,突遇贵人绝处

轻风 2005-6-1一周前我的一位外地朋友来到北京,因为某一项资质不合格,她在北京的公司面临通不过年检的危机。5月31日是年检最后一天,如果再通不过,她就打算完...

印光法师:切不可“自杀”以期往生

印光法师:切不可“自杀”以期往生

(其三)凡夫佛性未曾亲证,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发现而受用,故一切随业耳。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也。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投生西方极乐净土的详细过程揭秘

投生西方极乐净土的详细过程揭秘

原著:噶玛恰美仁波切讲授:堪布卡塔仁波切稿源:福德海双月刊编译小组接着谈到此生、来世以及中阴(注一)这三个阶段。我们要专一的、持续的、不间断地修持到底,这是非常重...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

问:有人当面用很难听的话指责自己时,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  答:无论是谁在我们面前,宣说揭露过失或讥讽等种种不悦意语言,依靠这些语声,自己可以认识相续中的罪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