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以欢喜供养心护持三宝
以欢喜供养心护持三宝 我在做法会当中也发现有很好的,有一种为了成就师父的法会一心一意地做。有一个主办法会的,他还不是佛教徒,也没做过,他是喜欢,他偶尔的收到生命电视台,看到这个和尚讲法蛮有趣的,有机会我能请他来这里讲讲就好了。结果一发心,没多久真的把师父请到那了。那时还不是三宝弟子,从来没有办过所谓的法会,也没有办过什么活动,都是家里面嘱咐,他们很努力,也很辛苦很辛苦。 当师父真的在大家合掌迎接当中登上法座,这几个还不是佛教徒的人躲到边上痛哭。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办,现在总算讲法了。师父离开的时候,他们来跟我说,我们只要一想起法会,一想起师父,一想起师父讲话的声音,我们就忍不住泪水哗哗地往下流,怎么回事啊?我说你们真正的得到佛法加持了。虽然他们当时还不是佛教徒,却办了一个佛教的法会。 最后师父走的时候给他们受三皈依,还给他们受菩萨戒。这种人心柔软,他完全忘我的,他以一种欢喜供养的心来做,看到每个人坐在这边享受佛法的时候,他在边上哭,我也被他感动了。这样的人功德大,学佛了还不会哭,太刚强了。 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业露华佛陀时代,印度各种各样的“沙门思潮”涌现。为了区分佛教与其他沙门思潮的不同,佛教提出了“三法印”之说。三法印,实际上是区分佛教和“... 一天,弟子们和禅师一起在田里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总是歪歪扭扭,而禅师却插得整整齐齐,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 弟子们感到很疑惑,就问禅师:“师父,你是怎么把禾苗插得那么直的?” 禅师笑着说:...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指知道满足,就会快乐。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佛教对知足常乐的解释 《佛遗教经》曰:“知足之人,虽卧地上,尤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如意。”知足是世俗心态的超越,是精神...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汝... 达耶他 唵 牟尼 牟尼 嘛哈牟尼耶 梭哈,「南无」就是我们用生命来学习,「本师」就是生命的导师,我们的生命要离苦得乐,要有这个生命的老师,学校的老师是生活的老师,或者是读书的老师,但是生命的生...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样可爱的男婴。 由于丈夫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