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僧法师:施主供养饮食,应与大众僧共食,不得私

《佛说梵网经讲录》

◎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

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廿六.独受利养戒

 “若佛子。先在僧坊中住。后见客菩萨比丘。来入僧坊舍宅城邑。若国王宅舍中。乃至夏坐安居处。及大会中。先住僧应迎来送去。饮食供养。房舍卧具。绳床木床。事事给与。若无物。应卖自身及男女身。割自身肉卖。供给所须。悉以与之。若有檀越来请众僧。客僧有利养分。僧坊主应次第差客僧受请。而先住僧独受请。而不差客僧者。僧坊主得无量罪。畜生无异。非沙门。非释种姓。犯轻垢罪。”

所谓“菩萨比丘”者,菩萨即是大士众,比丘即是声闻众。各应有利养平分。此戒所指之供养物,包括国王造立安僧之舍宅,乃至衣服饮食卧具资生等。“应卖自身等”者,这是举重况轻。持菩萨戒者,宁可自卖身或子女,或割自身肉,供养客僧,也在所不惜,何况客僧本分应得之利养耶?

此戒具性遮二业。施主按僧次请僧时,凡在界内者,皆应平分利养。施主供养饮食,应与大众僧共食,不得私取,不得转移易用,应依僧次而不作厚薄之分。若不分与客僧,则乖施主普同供养之心,贪利独受,是盗戒之等(即盗戒所摄)。故身为营事者,或掌管三宝物,必定要明晰因果,惭愧服务,虔心为众,丝毫不犯。

此戒四缘成罪:(一)有客,谓应得利样分者来到界内。(二)有客想。(三)独受心。(四)差竟。若独受利养已,犯。此戒唯遮,没有开缘。

营事比丘,不识因果,若得僧物,悭惜藏举,纳为己用,必罹盗网,难出三涂。经律藏所载甚多,兹述公案一则,予诸位借镜:昔日一寺内有一方丈,静坐入定时,见到一火人,身被火枷,系于门槛,猛火炽然,痛楚万分。

方丈问其因由,火人答曰:“昔有檀越,惠施斋僧。吾为职事,将斋钱移作建僧房用。但因为转移常住物,违背因果,故感此苦报。唯愿和尚慈悲,把现前僧房售出,以该款项斋僧,助我得离火焰与罪业,获得解脱。”

方丈听后怜悯他,没有出售僧房而私自拨出相等数目之款项来斋僧。其事毕,不复见该火人,方知彼已获解脱。但其火甲却烧了一个深洞,烙在门柱上,明显能见,以警惕后学。是故出家后,营事三宝物,切记知足少欲,不贪利养,不辄自杂用三宝物,方得净戒矣。

恭录自《佛说梵网经》讲录

 

点我:

相关文章

信愿法师:《法事赞》的内容、仪轨,相当于五种正

信愿法师:《法事赞》的内容、仪轨,相当于五种正

【法事赞摘要】《法事赞》的内容、仪轨,相当于五种正行的读诵正行与赞叹供养正行(二)接着看底下一段:「观本书之内容、仪轨,相当于五种正行之读诵正行与赞叹供养正行,此...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三)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三)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1]。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

如何弥补曾经堕胎罪业的方法

如何弥补曾经堕胎罪业的方法

孩子可以说是女人全部的希望和寄托。如果你希望你和孩子,还有家人一生平安、幸福、吉祥,那么,女性在一生中都应该极力避免堕胎。而做为孩子的父亲的男性,则更有义务协助您...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原文】知善不为。【释义】明明看见善事就在眼前,却是不肯勇敢地去做古人说:“取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成亿。”所以做善事贵在日积月累地储积。知道是善事,就马上去做,而...

净空法师:所有错误的观念,统统放下,哪些是错误

净空法师:所有错误的观念,统统放下,哪些是错误

邪见是所有错误的观念,统统放下。哪些是错误的?有念都是错误的,特别是对自己。对自己为什么有念都是错误的?因为身不是我,你念念都为这个身错了,身不是我;性是我,念念...

其它法师:从《地藏菩萨本愿经》谈佛教的孝亲观和

其它法师:从《地藏菩萨本愿经》谈佛教的孝亲观和

从《地藏菩萨本愿经》谈佛教的孝亲观和轮回观 讲演/释净旻 整理/明玉 净旻法师是普陀山佛教艺术总监。他热心于推广佛学教育和佛教文化,两年前与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