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用这种的功德性来大作佛事,来供养十方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天竺三藏菩提灯 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他对佛教讲堂,从来的印象是不很好;他说所住的这些个都是嬉皮,他最不高兴嬉皮。为什么要度嬉皮?可是他若想度,恐怕也没有人相信,所以可以说不度。本来在我的这种思想,也没有什么嬉皮不嬉皮,大家都是人,也没有什么中国人、外国人这种国籍的观念。谁相信佛法,谁就可以学习;谁不相信,谁就不可以学习。

这个人今天来写了几十块钱的 check(支票)供养,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一种事情!他本来老早就想来的,以为我们一定会怎样请他来,或者怎么样子;殊不知我这儿从来就没有这种的功夫,没有时间请任何人。来者自来,去者自去。

今天的这个法会,我们念佛,我告诉你们:念“弥勒尊佛”,你们就要念“消灾延寿药师佛”。唱那个八句赞之后,要念三称“增福寿菩萨摩诃萨”,那后面都有的;说是三称,念了一遍就不念了。既然不熟,就该早一点练习练习;现渴了想要喝水的时候,现凿一个井,这未免来不及了。

(之前有脱文)

喔!我铡你头、验你血是不是?这简直弄到什么地方去?你问问他:听谁这么样讲,说出来这验血的方法?自己不知道,怎么可以随便乱讲?这你莫如不提我的名字,说他自己;就说:“你说的!”这可以的,你不要把我拖出来!“就是你!”就对他这样讲;因为那个不需要我来负责任。你这么样一讲,这个 Lancaster到其他大学讲,说我怎么样讲验血。这简直的!

若等到验血才知道,那你把血验了,祖师已经死了嘛!你就知道是,又有什么用?头已经离开了、已经没有了,他的血就白色的,又怎么样?那个师子比丘和二祖神光,都是砍去头才知道流白血,那已经没有用了;谁砍他的头,这个人一定下地狱的。这么危险的事我都敢做啊?如果我把这祖师的头砍去了,我要去下地狱的。这个意思,你看就差一点点;差之丝毫,谬之千里,那整个的意思完全没有了!禅宗这种精神,也就在这个地方!等着验,那可什么都晚了!等着这个人死了,才知道这是个祖师;那有什么用呢?这祖师也是死祖师,不是活祖师,那根本没有用了!

见着六祖,谁也没说:“啊!我把你头割下来,试验试验你是不是祖师?”为什么我那么对他说呢?我就知道:就这一下子,就把他吓住了!他根本就是冒充的,他就是怕斩脑袋嘛!他做假祖是可以,一想斩他头──这就好像一个考试似的,这一个考试,就考不上了!他若说不怕,我真可以杀了他!哈哈!所以我试验你们哪一个,你要是不怕,来啊!就试试看!

“如是礼已,随所有香华等,当修供养。”

这是前边的第二科,广修供养。这广修供养又分出两小科:第一科,就是要明白供养的供具;第二科要观想这个供具。那么为什么要观想这供具呢?就是要随着这个缘。缘,就是你富有的,可以办多一点供具;你没有这么大力量,就可以观想这个供具。你做这种的观想,必须要有至诚恳切的心,才能有感应的。

“如是礼已”:好像前边这么礼拜三宝、礼拜地藏菩萨之后。

“随所有香华等,当修供养”:随你的力量能办到多少香、多少华等,你就做这个供养观:修这个广大的供养、修这个法界观供养。

“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这是广修供养的第二科,观想供具。这观想里边,又分出两小科:第一,修供养观;修供养的观法。第二,利益观;观想我这个供养有什么利益、有什么好处?在第一,修供养这个观法,又分出两科:第一,称性总观;第二,缘境别观。称性,就是恰到好处,这种观和自己自性相符合了。缘境,有特别的境界,有特别的一种观法。

在第一修供观,也就是称性总观,里边又分出两科:第一,要明了所供的这种体是周遍的。第二,你要明白能供的性遍。第一,所供体遍,是供十方诸佛;诸佛的法身是周遍法界的。第二,你要明白这个能供的──就是我们能供十方诸佛;这种性也是周遍法界的,也是和诸佛的法身是一样的。现在是第一科,所供的体遍;明白所修供养的诸佛,法身是周遍法界的。

“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你啊!供养三宝的人,你也要在默默中,在你脑海里边这么观想,观想佛也是周遍法界的、法也是周遍法界的、僧也是周遍法界的,这佛、法、僧宝,都是周遍法界的。

“体常遍满,无所不在”:体,就是法身。他这个法身是遍满一切处的,他是无在、无不在,没有任何地方不是佛的法身、不是法宝、不是僧宝。

所以你不要说:“我这供养佛,佛知道吗?我这供养法,法又有什么知觉呢?我供养僧,那僧是知道啰?”你不要问佛知道不知道、不要问法知道不知道、不要问僧知道不知道,你就问问你的心知道不知道?你心若知道了,那佛、法、僧宝都知道了;你心若不知道,佛、法、僧宝也不知道。

但是你绝对不可以说“我的心不知道”;为什么呢?你没有死呢!你死了,这个地、水、火、风分散了,你八识也跑了,那时候不知道了;你有生的一天,你供养三宝,你心里绝对知道的。你心和这个十方三宝是一样的、是一个的,没有所分别的;所以你心量是无在、无不在的,佛、法、僧宝也是无在、无不在的。

“愿令以此香华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诸佛刹土,施作佛事。”

这是第二科,能供性遍;能供的这种功德性,也是周遍法界的。怎么能周遍法界呢?因为你要发这个愿,你要做这种的观想;你观想有多大,你这供养的性就有多大。你观想尽虚空、遍法界,你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三宝,那么你这功德性也就周遍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处。

“愿令以此香华等同法性”:发愿使令你所供养的香和华和这个法性是一样的。所供养的,不论是多少──多,是无量无边;少,就是一香一华。法性是无尽无尽、无边无边的,是重重重重、无尽重重、重重无尽的;所以你这个法性重重无尽,你这个香、华也会重重无尽的。

“普薰一切诸佛刹土,施作佛事”:既然等同法性,所以就周遍一切好像微尘刹海那么多的诸佛国土;用这种的功德性来大作佛事,来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三宝,这种供养的功德性也周遍这些微尘佛刹国土。

恭录自《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点我:

相关文章

您还敢堕胎吗?堕胎婴儿在中阴界里的凄苦景象!

您还敢堕胎吗?堕胎婴儿在中阴界里的凄苦景象!

这是现代中国女性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一般那个人都是找各种理由去拒绝一个生命的降生,并且轻率的放弃自己的孩子,几乎99.9%的人不知道自己正在犯一个重大的罪恶,可怕...

济群法师: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

济群法师: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

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在...

信愿法师:一次助念无数众生也随着往生

信愿法师:一次助念无数众生也随着往生

【念佛感应录】一次助念 无数众生也随着往生昨日(二月初六)的助念,是最为殊胜的助念。全是佛菩萨的护念,佛菩萨的安排!凌晨两点四十分,我被一阵念佛声惊醒,其声悲壮而...

朋友圈精辟的感悟说说,句句都是​人

朋友圈精辟的感悟说说,句句都是​人

一、想要一个东西就去买,喜欢一个人就去追,哪怕最后那个东西没有用,那个人没有跟你在一起,都没有关系,人生苦短,要知道遗憾要比失败可怕的多。二、如果真苦,你哪有时间...

净空法师:得失的现象是什么?缘生缘灭

净空法师:得失的现象是什么?缘生缘灭

《法华经》跟我们讲「十如是」。「十如是」是讲性如是,性是体性,一念心性;相如是,性会现相,相是虚空法界诸佛刹土、十法界依正庄严,相如是。「如是」怎么说法?性如其相...

圣凯法师:戒律对佛教神圣性的建构与诠释

圣凯法师:戒律对佛教神圣性的建构与诠释

戒律对佛教神圣性的建构与诠释  佛陀成道五年之内,僧团和合清净,后来逐渐开始制定广戒;在佛陀涅槃前,留下“以戒为师”的最后教诫。从根本上说,佛教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