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供养经书的功德不可思议

在我们这边,经书都是包在布里的,为什么?那是无价之宝。《普贤行愿品》也是无价之宝,因为你了解这部经的含义,了解这部经对自己的利益,了解这部经的威德力。

我们现在哪有这个意识?甚至把《普贤行愿品》的法本放在下面,放得比鞋还低,很多人把鞋摆得很高,书、法本都放在低处,根本没有当成法宝。

《普贤行愿品》是让你永远解脱烦恼和痛苦、使你的福德和智慧达到究竟圆满的唯一的因!为什么不重视呢?每个人都把钱包里的钱看得很重,随身携带,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抱着,但根本不把《普贤行愿品》当回事,这不叫供养。

若我们以恭敬心和信心了知了《普贤行愿品》的重要性,了知了《普贤行愿品》对自己的利益是无穷无尽的,真正认为这是无价之宝,真正明白自己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时,你晚上睡觉都不会舍得放下,会抱着法本睡,这才是对的。

供养就是放在高处,你们有吗?把《普贤行愿品》随便放,随便跨。你们知道跨经的过失吗?连表面上的恭敬都没有!佛一讲念咒念经的功德利益:身体能好,能发财,家庭能平安,一切都能顺利……很多人就为了得到这些暂时的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带着一个很大的希望去学、去念。念了几个月、几年,没有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利益,就开始怀疑了,开始埋怨佛陀,埋怨善知识。别怀疑佛的教导,不要埋怨佛,都是自己的问题,根本就不够虔诚,不够恭敬。

念咒念经的功德利益是佛讲的,念《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和利益也是佛讲的。“不对吧?是普贤菩萨讲的。”其实普贤菩萨本身也是佛,但他示现上是菩萨。菩萨要讲这样的境界,还要靠佛的不可思议的广大神通和圆满智慧。在显现上,普贤菩萨当时给善财童子讲的时候,也是以佛的广大智慧、广大神通而讲的。其实普贤菩萨本身也已经成佛了,所以他也是以自己圆满的智慧讲的。怎么理解都可以。

供养经书,尤其是供养《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议的,暂时或究竟的一切行愿都能够圆满实现。“不对吧?我也供了,也拜了。”你没有以恭敬心拜,没有以信心拜。信心也好,恭敬心也好,都是从明理中产生的。你根本不了解普贤行愿,根本不了解它所讲的境界,根本就没有生起正确的信心和坚定的信念,所以你不可能得到如是的功德利益,这是自己的问题。你要明白,法没有问题,上师善知识也没有问题,主要是自己有问题,自己太差,别的什么也不差。

这样以信心、恭敬心供养,供养的功德也是“果报唯佛能证知”。

——摘自《普贤行愿品》讲记二十八

 

点我:

相关文章

信愿法师:临终失语助念得生

信愿法师:临终失语助念得生

【念佛感应录】临终失语 助念得生三年前,家父谢国治往生的事迹惊动乡里,当地很多人都皈依了三宝,开始念佛。家父一生任劳任怨,生活简朴,忠厚善良,在我们村里是人人知道...

其它法师:皈依的现代诠释

其它法师:皈依的现代诠释

皈依的现代诠释 第266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曾有一位弟子传来一个电邮,问到有关皈依的问题(那时候她还未皈依),使我觉得真的是有需要说明皈依的意义,并给予一些...

学会好好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自己的福报

学会好好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自己的福报

世间人都爱财,财物,包括金钱与物资,这是世间人所贪求的。这个世间,哪个不贪财?所以佛在布施里面,把它列为第一条。世间人贪财,却不知道财从哪里来,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

一定要到这种程度吗,为什么不早一点回头觉悟啊?

一定要到这种程度吗,为什么不早一点回头觉悟啊?

道证法师出家以前以郭惠珍医师身份讲述:最近才慢慢的又体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所讲“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当我到医院去...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C 97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C 97

973经是关于外道征询阿难为什么出家修行的话题。外道问佛:“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阿难为什么要出家修道呢?阿难的回答回答得很实在:“为断贪欲、嗔恚、愚...

元音老人:什么是中阴身?人人都有中阴身吗?

元音老人:什么是中阴身?人人都有中阴身吗?

  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真正悟道的人没有中阴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也没有中阴身。什么叫中阴呢? 就是前身已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