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佛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

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1]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故曰释氏之孝,晦[2]而难明者也。

虽然,儒之孝,以奉养父母为先者也。若释氏辞亲出家,岂竟不顾父母之养乎。夫佛制,出家必禀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其有出家之后,兄弟或故,亲无倚托,亦得减其衣钵[3]之资,以奉二亲。

所以长芦有养母之芳踪(宋长芦宗颐禅师,襄阳人,少孤,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东室,劝令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事见净土圣贤录),道丕有葬父之异迹(道丕。唐宗室,长安人,生始周岁,父殁王事,七岁出家,年十九世乱谷贵,负母入华山,自辟谷,乞食奉母,次年往霍山战场,收聚白骨,虔诵经咒,祈得父骨,数日父骨从骨聚中跃出,直诣丕前,乃掩余骨,负其父骨而归葬焉,事见宋高僧传)。

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4]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5],地登不退[6]。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正)佛教以孝为本论](《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线装书局,2014年版)

注:[1]四生:一胎生(十二因缘经作腹生),如人类在母胎成体而后出生者。二卵生,如鸟在卵壳成体而后出生者。三湿生(十二因缘经作寒热和合生),如虫依湿而受形者。四化生,无所依托唯依业力而忽起者,如诸天与地狱及劫初众生皆是也。(后略)(《佛学大辞典》)[2]晦:义理深微;隐晦;含蓄。[3]衣钵:三衣与钵也。二者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后略)(《佛学大辞典》)[4]一生补处:原为“最后之轮回者”之义。谓经过此生,来生定可在世间成佛。即指菩萨之最高位——等觉菩萨。(后略)(《佛光大辞典》)[5]无生:参见“无生法忍”条。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后略)(《佛学大辞典》)[6]不退:参见“不退地”条。不退之位地。不退,音译阿鞞跋致,谓不退堕于恶趣及二乘地,且所得之证法不退失。不退有三种、四种之别,其位次虽依诸宗而异,然一般皆指菩萨初地以上之位,即三不退中之行不退,四不退中之证不退。(《佛光大辞典》)

 

点我:

相关文章

南怀瑾:佛教治疗抑郁症的故事

南怀瑾:佛教治疗抑郁症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川东万县,也是有一位牢里的犯人,也是想逃。这个人没念过书,只听过“西游记”里有个孙悟空本事很大,上天下地,变来变去,所以,他在牢里,天天就念齐天大圣...

本法法师:随缘度众

本法法师:随缘度众

随缘度众   既然是随缘而度一切众生,就不执着对或错,也没有什么是与非了,是或非已不重要了,我这几年的感受是这样的。所以,就发觉我应该离开人事问题与...

传喜法师:了解佛法的功德利益

传喜法师:了解佛法的功德利益

了解佛法的功德利益 我们自己是佛教徒,要自我了知,了解佛法的功德利益,这你心里面就暖洋洋的。请问刚才在雪地里站着等师父心里有没有暖洋洋的?(众答:有)。现在...

用打坐和手印打开脉轮的方法

用打坐和手印打开脉轮的方法

打坐静修只能够打开脉络和经络,但不一定能够打开脉轮。若想打开脉轮,是必须要经过打坐静修加上手印和观修才能打开的。每一个脉轮都有相应的手印,也有相应的观想方法。首先...

净空法师:为了临终的时候,一点恐怖都没有,用什

净空法师:为了临终的时候,一点恐怖都没有,用什

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可是临终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念佛?所以千万不能会错了意思,临命终时十念可以往生,现在不念没关系,到临终时再说,还来得及。这在理论上讲得...

宽容可以消弭仇恨

宽容可以消弭仇恨

宽容可以消弭仇恨   古代有个故事: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吵架,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何收我二十四钱?”颜回上前劝架,说买布人错了。买布人不服,拉颜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