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佛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

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1]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故曰释氏之孝,晦[2]而难明者也。

虽然,儒之孝,以奉养父母为先者也。若释氏辞亲出家,岂竟不顾父母之养乎。夫佛制,出家必禀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其有出家之后,兄弟或故,亲无倚托,亦得减其衣钵[3]之资,以奉二亲。

所以长芦有养母之芳踪(宋长芦宗颐禅师,襄阳人,少孤,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东室,劝令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事见净土圣贤录),道丕有葬父之异迹(道丕。唐宗室,长安人,生始周岁,父殁王事,七岁出家,年十九世乱谷贵,负母入华山,自辟谷,乞食奉母,次年往霍山战场,收聚白骨,虔诵经咒,祈得父骨,数日父骨从骨聚中跃出,直诣丕前,乃掩余骨,负其父骨而归葬焉,事见宋高僧传)。

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4]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5],地登不退[6]。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正)佛教以孝为本论](《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线装书局,2014年版)

注:[1]四生:一胎生(十二因缘经作腹生),如人类在母胎成体而后出生者。二卵生,如鸟在卵壳成体而后出生者。三湿生(十二因缘经作寒热和合生),如虫依湿而受形者。四化生,无所依托唯依业力而忽起者,如诸天与地狱及劫初众生皆是也。(后略)(《佛学大辞典》)[2]晦:义理深微;隐晦;含蓄。[3]衣钵:三衣与钵也。二者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后略)(《佛学大辞典》)[4]一生补处:原为“最后之轮回者”之义。谓经过此生,来生定可在世间成佛。即指菩萨之最高位——等觉菩萨。(后略)(《佛光大辞典》)[5]无生:参见“无生法忍”条。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后略)(《佛学大辞典》)[6]不退:参见“不退地”条。不退之位地。不退,音译阿鞞跋致,谓不退堕于恶趣及二乘地,且所得之证法不退失。不退有三种、四种之别,其位次虽依诸宗而异,然一般皆指菩萨初地以上之位,即三不退中之行不退,四不退中之证不退。(《佛光大辞典》)

 

点我:

相关文章

不净观

不净观

不净观——看破 放下 清凉 自在不净观,佛教禅观修持的重要方法。五停心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观、数息观)之一;不净观与数息观,合称二甘露门;此外,观身不...

净空法师:往往我们看到一个人堕在地狱,他从地狱

净空法师:往往我们看到一个人堕在地狱,他从地狱

“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五无间地狱的罪,这五种是五逆十恶、毁谤大乘,这都是五无间。五种,实际上五种说一桩事情,说造这种罪业的人堕无间地狱,他有五种状况。第一个...

超然法师:出家,是一种布施

超然法师:出家,是一种布施

出家,是一种布施 时常有人问我:“法师,请问我能出家吗?” 虽然每次我的回答都不一样,但是,末了,我往往会给他们总结一句:“其实,当你这样问我的时候,就说明...

改造命运可能经历的境界

改造命运可能经历的境界

一提到改造命运,我经常会想到一个词——“浴火重生”,“重生”虽然让人向往,但却必须经过“浴火”的痛苦。改造命运,好象有不少人都要经历“假相信”“不相信”“真相信”...

正如法师:布施后后悔获有福无享受报

正如法师:布施后后悔获有福无享受报

布施后后悔获有福无享受报 正如法师开示 读《增一阿含经》读到卷十三《弟子品第二十三》,这里面记录一个有关布施的故事。我看内容,就给取了题目名叫,“布施后后悔获...

嘎玛仁波切:为什么这些人往生时,能做到带着笑容

嘎玛仁波切:为什么这些人往生时,能做到带着笑容

善巧生存之道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这里?我所遇过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有百分之八十都告诉我,他们有这样的疑问。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很难寻找答案,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