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失智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称为五戒,这是佛陀的根本大戒,由七众共同遵守。

  五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别人。许多人不解,何以饮酒本身既不会对别人的生命、财产,乃至名誉直接造成伤害,也不是什么罪恶的事,为什么列为五戒之一呢?

  优陀夷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罗汉,连毒龙都被他降伏。

  有一天,优陀夷喝醉了酒,睡在路旁,人事不知,佛陀见了,说:「现在,他连一只青蛙也降伏不了,酒会使人失去理智与能力,胡作非为,所以大家不得饮酒。」

  佛教是个重视智慧的宗教,饮酒会使我们迷失理智,失去智慧,进而做出侵犯他人的事情,因此佛制不饮酒为根本五戒之一。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2、善愿恶誓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2、善愿恶誓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2、善愿恶誓  久远之前,在大海边住有一双头共命鸟,它们共用一个躯体,却长有二首。一只名为有法,一只名为非法。有次当...

海涛法师:贪心的代价

海涛法师: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是找好肥沃的土地后,精心选种,再雇用农人来耕种。所有作物都长得很好,让路过的人也忍不住停下脚步,连声夸赞。  有一天晚上,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呼...

佛经里的故事 小驼背

佛经里的故事 小驼背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因缘,曾经是兔王,虽然受此果报,但因为累世行菩萨道的功德与愿力,能说人语;菩萨的身口意纯正、真诚、正直,从不虚伪,不做违背真理、道德之事,于累...

你能从捡落叶中悟到什么吗?

你能从捡落叶中悟到什么吗?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走过,突然刮起一阵风,树上落下好多树叶。禅师就弯下腰,把树叶一片片捡了起来,放进口袋,旁边的沙弥就说:“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不以...

《江慎修居士选录》:逸牛寻仇张四儿(29-31)

《江慎修居士选录》:逸牛寻仇张四儿(29-31)

  内容:  29.逸牛寻仇张四儿  30.冥刑肿腿的茅氏子  31.劝悔免锯的衡州道人  29.逸牛寻仇张四儿  泸州人张四儿,家里以杀牛为业。某日,卫军马洋从家乡牵牛到泸洲时,牵牛的绳子忽然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