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师: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跟地狱道相应

我们自己可以反省检点,也可以做个实验,看我们是不贪不瞋不痴这个力量比较强,还是贪瞋痴比较强,你可以做个实验。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说这个人对你有九桩的好处,但是他有一件事对不起你,你的反应怎么样?大概他对你那个九桩的好处都抺杀掉了,就记住那件对你不好的。所谓《太上感应篇》讲的,「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受到别人的恩德他不知道,他没有感觉,他还觉得理所当然,没有那种感恩之心。别人对我们的好处他不知道,但是别人有对不起我们的,他谨记在心。我们是不是这样?我们自己可以实验看看,答案就出来了。如果是受恩不感,念怨不休,那种怨恨之心,那个瞋恨心,跟地狱道相应的。

我们心里还有没有这些念头?如果有的话,这个念头比较强的话,那我们自己要觉悟,如果不生西方,真的就是去三恶道。因为临命终,决定你往生哪一道,就是最后那一念。最后那一念是什么念头,是善念还是恶念、还是净念,哪一个念头冒出来,就是哪一个念头比较强,那个会先冒出来,冒出来,你就会跟著那个念头,业力牵引到哪一道去受生。如果临终最后那一念,断气那一念,起了个瞋恨心,那就到地狱道去了;起了一念贪心,就到饿鬼道去了;起了一念愚痴心,就到畜生道去了。什么叫愚痴?是非善恶、真妄邪正他分不清楚,糊里糊涂的,我们一般讲糊里糊涂的,那个心临终颠倒了。心颠倒不是临终才颠倒,平常你就颠倒,平常你对这个世间的人事物,你的看法、你的想法,是非不分,分不清楚是非善恶,就是不明理,这样的心叫愚痴,愚痴就到畜生道去,跟畜生道相应。如果临终起了一念善心,仁义礼智信这个心,跟五戒相应的,到人道来,生起十善到天道。五戒就是五常,跟儒家讲的五常是一样的。我们心的念头主宰我们到哪一道去,如果临终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这一念头起来,其他的念头不起来,念佛这个念头比较强,跟阿弥陀佛那个佛光就相应。我们自己的心光显露出来,跟阿弥陀佛的佛光接上了,接引,接引往生就是这个道理,接上了你就去了。有的人临命终,他最后一念生起念佛愿生西方这个心,这个是有,但是不是很多。大部分到临命终,如果平常功夫不得力,临命终都做不了主的,会随著我们的业力牵引。平常我们做不了主,临命终就没把握,这个是我们说真话。

选自 净土集悟道法师主讲(第十九集)2015/1/14台湾台北灵岩山寺三重别院档名:WD20-018-0019

 

点我:

相关文章

昭慧法师: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昭慧法师: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释昭慧(台湾玄奘大学教授) 释悟殷(台湾弘誓佛学院讲师) 内容提要:依据玄奘的戒律生活,与他在西行求法时,于各地僧伽蓝的...

欲成大事,先养五气

欲成大事,先养五气

  宽容养大气人生在世就应该追求大气做人、细致做事。学会对人宽容,拥有容忍的肚量,不要斤斤计较,能够化敌为友才算本事。学会对事洒脱,遇到从天而降的好事不要沾沾自喜...

海涛法师:敌人是自己,众生是恩人,不管什么众生

海涛法师:敌人是自己,众生是恩人,不管什么众生

「我这辈子做了不少功德,没成佛也去做皇帝呀!」如果你有这个想法,你不会成佛。我们所有的功德都是为了回向众生、回向成佛,没有一点世间的杂染说「我做这个功德希望将来做...

大安法师: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

大安法师: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

【问】:弟子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去世时,弟子如何助念?临终如何劝导?在亲人耳边放念佛机可以吗?【答】:自己的亲人去世,你首先要义不容辞给予助念与临...

传喜法师:投入生命皈依三宝

传喜法师:投入生命皈依三宝

投入生命皈依三宝 我们要以三皈依为前提,三皈依是区别是不是佛弟子的标志。然后严格的遵循着佛陀的教导,就像经典里讲到观想一样,如《十六观经》里“如此观者是名正...

印光大师:极危灾难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最有感应

印光大师:极危灾难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最有感应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文钞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