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的故事

阿育王的故事

佛陀灭度后,印度出了一位阿育王,他统一了印度,但同时也造了许多杀业。后来,他皈依了佛门,成为佛教的护法。

阿育王想要供养佛陀的舍利,但人间已经没有佛舍利了。他就去问他的国师。这位国师是个有神通的阿罗汉,他告诉阿育王说:“佛陀舍利只有在龙宫和天宫有,你想要供养,就去龙宫请。”

阿育王就带了三万兵,到海边去喊,叫龙王把舍利拿出来。喊了很久,龙王也没有出现。

这时阿罗汉跟阿育王说:“你虽然是人间的王,但龙王是护法部的王。他的福报比你大,所以你叫他,他不出来。”

阿育王问:“要怎么做才行呢?”阿罗汉就告诉他:“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福报,比如去斋僧、行善,这样福报就超过龙王了。”

阿育王于是便斋僧三个月。

三个月后,阿罗汉告诉阿育王说:“现在你可以去海边向龙王求舍利了,你只需要带着一个侍卫去,而且只要三弹指,龙王就会来见你。”

阿育王来到海边,三弹指后,龙王出现了,化作一个年轻人的形象,向阿育王鞠躬,并问他有什么事。阿育王把想要供养舍利的想法告诉龙王。龙王听后,就把舍利分给了他。后来,阿育王为这些舍利建了八万四千塔。

阿育王问阿罗汉:“我带领三万兵去请,龙王都不出来,为什么我三弹指,龙王就出现了?”

阿罗汉说:“不是三弹指的缘故,而是你的福报所感召的力量。福报的力量,胜过外在的自然力。”

提升福报的方法

福报的作用很重要,不管是修行佛法,还是做世俗事情,都要有福报。而福报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福报,一种是出世间福报。世间福报包括做世间的事业,获得权利、健康等;出世间福报,包括得遇佛法、修行办道、开悟心性等。

不管是哪种福报,都要我们去修。我们要去亲近善知识、念经、念咒、念佛、磕头、供僧、供灯、印经、放生、施食、修庙、侍奉父母、禅修、道场做义工等等,总之,要修一切善,断一切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心性,这些实修既可以修世间福德,又能求出世间福报。

师父说

《地藏经》里说:供养父母舍一得万报,供养三宝舍一得无量报。我们以圆满的三宝为对境,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实践修行,清净自己的“身口意”,我们的生命就会跟佛连在一起。

一旦融入佛的圆满功德海,我们就能转有漏的福报为无漏的功德,转不圆满的世智辩聪为无上的圆满智慧。这时再把所作的功德回向给家人,家人的命运就会转变:回向父母,父母的身体就会好;回向孩子,孩子的福报就会增加。

福报包括世间福报和出世间福报,真正的修行人,虽不求却能自得世间福报;而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的人,所得的世间福报也无法和真正的修行人相比,更不用说出世间的福报了。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和谐中的快乐之宽容(二)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和谐中的快乐之宽容(二)

●不论何种逆境出现,只要我们能虚怀若谷包容天地,心如月朗没有一丝杂染,逆境就会自然消失!●学佛人心量要大,心胸要宽广,要能包容,特别是反对你、与你为敌的人,心量有...

诸业的果报

诸业的果报

  诸业的果报  人的一生是功过相杂的,各人的悲欢苦乐都是自己所造诸业的果报,并非只一种因缘,而是种种业缘的集聚。  一时,佛在舍卫城。时舍卫城由胜光国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国王执政。两国因一些矛盾...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5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5

星云大师 : 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5(二)处在矛盾中,却能不矛盾悟道的禅师们有些言行举止及观念,让人觉得很怪异,譬如禅师们说:“益州的马吃草,牧州的牛发胀。...

南怀瑾:学佛的人同时也要做到随喜功德

南怀瑾:学佛的人同时也要做到随喜功德

学佛的人同时也要做到“随喜功德”,不只是对佛菩萨要随喜功德,十方一切诸众生的功德也都要随喜。这世界上各个不同的社会,有很多人并不学佛,也不修道,也不信宗教,但他们...

往生佛国有三等,念佛广修善为中上等,单念佛不修

往生佛国有三等,念佛广修善为中上等,单念佛不修

佛说:往生佛国有三等,念佛广修善为中上等,单念佛不修善为下等。《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德普禅师性情豪纵,十八岁受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  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说:“诸方尊宿死时,丛林必祭,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死之后,是否吃到,谁能知晓。我若死,你们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