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贤老和尚的故事:乐善好施(1)

海贤和尚的工作就是农耕,他是个标準的农夫,也是个模范的农夫,他有体力,欢喜干;同时,他能把他念佛的功夫用在工作上,这样,在工作中他不会觉得累,也没有厌烦,而且愈干愈欢喜。 工作以外,在日常的处事、待人、接物上,他在成就圆满的六波 罗蜜。

六波罗蜜也叫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般若(智慧)。 六波罗蜜是净宗行门的重要功课之一,能帮助修学的人成就往生的功德、积累往生的资粮,还能成就自身的功德——小到家庭的美满、事业的成就,大至社会的安定和平。

具体地说,欢喜布施,能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根本烦恼——慳贪断掉;於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丝毫的贪心,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了。 对於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不起一个恶念,持戒波罗蜜圆满。 能於顺境不生贪恋,於逆境不生瞋恚,忍辱波罗蜜圆满。 於世间、出世间的善法,勇猛精进,没有退转,精进波罗蜜圆满。

在日常生活当中,护持清净、平等、觉,不 為外境动摇,禪定波罗蜜圆满。 在日常生活当中,确实看到佛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虽是“毕竟空”,却不住“空”,不但看到,还能真正理解,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圆满。

六波罗蜜圆满,这是功夫,功夫都在日用平常中,在处事待人接物上。 离开了生活,还能到哪裡修呢!

六波罗蜜中第一波罗蜜就是布施,是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智慧等,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海贤和尚终其一生都在做这样的事情。

他早年在桐柏山上,由於很少有居士和供养,他们的生活全靠自己承担。 海贤和尚那时年轻,寺院上上下下所有的杂务,包括师兄弟们的衣物,海贤和尚都会帮著整理清洗。 他尽量自己做,以便能让师兄弟们有更多的时间修习。

后来,他与海墨法师、海圆法师和体光法师一起结庐共修时,塔院寺分给他们三个人耕种用的地,海贤和尚也帮他们打理。 再后来,他遇到刚出家不久的演强法师,老和尚送他食物、芋头种子,以便让他安心学道。

老和尚送演强法师的那些芋头是自己开荒种的。 山上的荒地是没有主的,海贤和尚把它开出来,种上红薯、芋头,这些就是他当时的主要食物来源。 每当遇到有修行人到了山上,他总要分出来送一些给他们。 如果送了别人,自己不够吃了,他就挖草药用来换粮食吃。

三年困难时期(即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飢荒),日子更加艰难,老和尚还是尽己所能地佈施助人。 那时,他凭藉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还救了很多人的命。

一九八九年夏天,当地遭受了洪涝灾害,粮食短缺。 海贤老和尚自觉自愿地把自己仅有的寺院耕种的一千二百斤小麦,亲自送到国库,并且不收粮食款。 当地的一位居民因此称讚老和尚“思想境界很高”,还说老和尚此举反映了他“爱国爱教、為国分忧、时刻装著眾生”的心。

财布施有两种:外财布施和内财布施。 富贵人家有财富,他们做的布施是外财布施。 海贤和尚的财布施裡既有内财布施,也有外财布施,外财是他耕种收穫的这些粮食,内财是他自己的体力、自己耕种的付出。恭录自《海贤和尚》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供养这种出家人,就是帮他下地狱

宣化上人:供养这种出家人,就是帮他下地狱

一九七九十一月开示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实实去修行,不好虚名假利,不贪供养,就是正法住世。如果每个出家人能持银钱戒,能坐禅,能日中一食,能时刻搭袈裟,严持戒律,就...

埋怨,是心灵的癌症

埋怨,是心灵的癌症

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是说到有一个樵夫,总觉得自己需要辛苦工作才能有收入,心里非常不平衡。有一天,他越想越气,便在吃中饭时对着妻子大大的埋怨一番,弄得妻子的心...

净空法师:帮助有缘众生,随缘而不攀缘

净空法师:帮助有缘众生,随缘而不攀缘

我们看末后这一行,「今经云洞视」,特别注意这两个字,洞视,「十方去来现在之事,即能见无量世界之事,可见极乐国人之通」。这就是讲极乐世界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这...

净空法师:各人执著各人的见解,这个才起斗争

净空法师:各人执著各人的见解,这个才起斗争

古人告诉我们,特别是学佛的同修,无论是在家、出家,我们道业为什么不能成就?这个注解一百三十一页倒数第二行的当中,底下这几行文大家要好好的去念念。在家由於取五尘,这...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四、魏晋佛教的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四、魏晋佛教的

四、魏晋佛教的思惟展开 A、概述现在,让我们具体的从思想史的角度来察看此一中国式的佛教思惟的展开。中国佛教正式有本身独立的思想,那是东晋以後的事,但是在我们要...

净空法师:这些東西都放下了,佛门叫大丈夫,这个

净空法师:这些東西都放下了,佛门叫大丈夫,这个

我们把烦恼布施掉,把生死布施掉,烦恼布施掉,我们就没烦恼;生死布施掉,我们就不生不灭。可见得这两样我们都捨不得布施,我们天天生烦恼,我们还有生死轮迴!为什么不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