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两句名言,悟​透福德无量

《金刚经》是佛教著名的经典之一,讲的是佛教最高深的般若智慧,其中有很名言警句,值得反复读诵,若能悟透,定会福德无量。下面我们就先学习其中的两句:

一,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不住相”,就是没有分别执着。如果菩萨住相布施,那就不是福德无量了,而是烦恼无量,只能修一点点福报。你布施的时候,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这个人我看着比较喜欢,就布施;那个人看着不顺眼,就不布施,或者还在为自己考虑,心里想:“帮助这个人后,我能不能得到回报?这个人是不是骗子呢?”那这个心量就小了,修再多的布施,所得福报还是很有限。

如果心量再大一点,布施的时候不为自己,而是为一个家庭,为一个宗族,为一个地区,为一个国家,所得福报就会越来越大。等到心里没有任何分别执着,心量像虚空法界那么大的时候,所得的福德也就和虚空法界一样大,那就不可思量了。

所以布施不在多少,完全在发心,在心量。为自己,即使布施十万、百万、千万,福报还是有限;为众生,即使布施一分钱,也是福德无量。

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这里的“虚妄”,并不是说不存在,而是说它会变化,不是永恒不变的。世间一切相,都是在千变万化之中,没有不变的相,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拿水来说吧,当前看着是水,但是遇热它就会变成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冰,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雨、雪、霜,循环不已,相随时在变,但性不会变,它的性是什么?就是水分子H2O呀。

再举个金和器的例子,金子可以做成很多器物,可以做成金戒指、金项链、金条等等,可以有很多的外相,如果你非要把这些外相灭掉,才能看到性,那就错了。聪明人不需要,从相上就可以看出性来,就是金子嘛!并且那个相你也灭不掉,总会有的,即使把那个金条、金戒指熔化了,它还是一坨,一坨也是相,你再怎么压,它还是有相。

所以说相由性生,性由相显,有性就有相,没有相就没有性,两者是同时存在的。只要不执着相,就不会被相所转,受相的影响,能够从一切变化的现象当中看到本质,就是“则见如来”,就是见到真性了。

🙏菩提觉悟路上~感恩满满🙏

感恩一切善知识🙏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清净大海众诸佛菩萨🙏

感恩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广大灵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 🙏

南无阿弥陀佛🙏 🙏 🙏

南无阿弥陀佛🙏 🙏 🙏

南无阿弥陀佛🙏 🙏 🙏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如果你退了心了,你那个莲花慢慢就枯了

净空法师:如果你退了心了,你那个莲花慢慢就枯了

如果你退了心了,或者你学佛了,觉得净土没什么了不起,参禅去,或者学密去,你那个莲花慢慢就枯了,就没有了。这是你退了心,你修别的法门,你净土退了心,七宝池里头就没有...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L 11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L 11

1194经~1196经:本经叙述大梵天与诸梵天每日供养佛陀,任凭婆句梵天的劝阻。 大梵天王及其余众是佛陀的虔诚护法信徒。大梵天是色界初禅天之主,在婆罗门教中被...

不爱发朋友圈的人,你们认识到了简单生活世界里的

不爱发朋友圈的人,你们认识到了简单生活世界里的

美食,旅行,跑车,高档餐厅,上流社会,恬淡生活,多少人在朋友圈日复一日的炫耀着自己光彩夺目的样子,借此来倾诉自己的优越。但是他们的生活真的如此那般令人向往,恬淡美...

佛陀教你不生气

佛陀教你不生气

心平气和是人最简单的状态,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深厚的涵养是不可能的。有涵养的人明知心平气和不容易做到,依然时时处处谨遵自己的戒律,这就比那些缺少涵养的人好得多...

放生不需要挑日子,随时随缘放生都可

放生不需要挑日子,随时随缘放生都可

放生是好事,感应不可思议。放生要随缘,不要刻意,不要去跟人家说我明天放生,你多抓一点鸟,多抓一些鱼,那你就大错,你就害生,就不叫放生了。然而,时下放生规模越来越大...

《感应篇》: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

《感应篇》: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就像人身的影子,跟定那身体一样,不曾差了些。这四句,是一篇的大主意,后面许多说话,都该括得尽。【故事】清朝崇明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