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两句名言,悟​透福德无量

《金刚经》是佛教著名的经典之一,讲的是佛教最高深的般若智慧,其中有很名言警句,值得反复读诵,若能悟透,定会福德无量。下面我们就先学习其中的两句:

一,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不住相”,就是没有分别执着。如果菩萨住相布施,那就不是福德无量了,而是烦恼无量,只能修一点点福报。你布施的时候,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这个人我看着比较喜欢,就布施;那个人看着不顺眼,就不布施,或者还在为自己考虑,心里想:“帮助这个人后,我能不能得到回报?这个人是不是骗子呢?”那这个心量就小了,修再多的布施,所得福报还是很有限。

如果心量再大一点,布施的时候不为自己,而是为一个家庭,为一个宗族,为一个地区,为一个国家,所得福报就会越来越大。等到心里没有任何分别执着,心量像虚空法界那么大的时候,所得的福德也就和虚空法界一样大,那就不可思量了。

所以布施不在多少,完全在发心,在心量。为自己,即使布施十万、百万、千万,福报还是有限;为众生,即使布施一分钱,也是福德无量。

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这里的“虚妄”,并不是说不存在,而是说它会变化,不是永恒不变的。世间一切相,都是在千变万化之中,没有不变的相,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拿水来说吧,当前看着是水,但是遇热它就会变成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冰,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雨、雪、霜,循环不已,相随时在变,但性不会变,它的性是什么?就是水分子H2O呀。

再举个金和器的例子,金子可以做成很多器物,可以做成金戒指、金项链、金条等等,可以有很多的外相,如果你非要把这些外相灭掉,才能看到性,那就错了。聪明人不需要,从相上就可以看出性来,就是金子嘛!并且那个相你也灭不掉,总会有的,即使把那个金条、金戒指熔化了,它还是一坨,一坨也是相,你再怎么压,它还是有相。

所以说相由性生,性由相显,有性就有相,没有相就没有性,两者是同时存在的。只要不执着相,就不会被相所转,受相的影响,能够从一切变化的现象当中看到本质,就是“则见如来”,就是见到真性了。

🙏菩提觉悟路上~感恩满满🙏

感恩一切善知识🙏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清净大海众诸佛菩萨🙏

感恩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广大灵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 🙏

南无阿弥陀佛🙏 🙏 🙏

南无阿弥陀佛🙏 🙏 🙏

南无阿弥陀佛🙏 🙏 🙏

 

点我:

相关文章

虚云老和尚冒死智辩调伏灭佛的李根源将军

虚云老和尚冒死智辩调伏灭佛的李根源将军

  袁世凯把持国民政府后,地方军阀各自为政,任意横行,鱼肉人民。饱受外侮与内患中痛楚的中国人青年一代,把他们不幸的命运起先归咎于满清政府,满清倒了,他们就把一切的怨恨转移到“迷信”上面来。  这时...

因愿力具辩才

因愿力具辩才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嗏”,另一个头叫“优波迦喽嗏”。这只两头鸟两个头轮流休息,若是有一个头入睡,另一个头必然醒来。  一次,迦喽嗏睡着了,优波迦喽嗏...

海涛法师:讲故事|半条毯子

海涛法师:讲故事|半条毯子

  从前,在波罗奈国曾经流传着一个不合理的习俗:凡是家里的父亲年满六十岁时,子女就必须给他准备一条毯子,让他住在门边,去看守门户。  当时,有两兄弟也正在打算着把他们的父亲送去看门,哥哥对弟弟说:...

摧伏梵志

摧伏梵志

  摧伏梵志  从前有个婆罗门,博学多才。然而他跟别人辩论之时,立论往往没有根据,常常抨击正理,以假为真,善借事物为喻,由于其口才极佳,故而鲜有人能驳倒他。于是各国纷纷拜他为师。  他后来到了舍卫...

南怀瑾:打坐的前3秒

南怀瑾:打坐的前3秒

过去释迦牟尼佛在时,弟子们七天、五天就证罗汉果,不是假的。为什么呢?古人物质欲望不发达,思想、心境非常纯朴,容易证果;现代人越有学问越难弄,越不会成功,因为自己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