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时代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末法时代下,佛法式微的如今,怎样弘扬佛法,净化人心,鄙人认为孝顺父母是世间顶重要的,也是能使佛法延续的一大因缘。原因在于,虽然过去佛法被视为迷信而被抨击,家训家法、族谱族规也被取缔,但是目前家庭关系仍然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国家越来越强调民族、国家、家风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国家及世界的大问题在未来可能会因家庭关系的改善而改善,因为人们需要先亲其亲,才能不独亲其亲,才能亲一切大众,乃至一切众生。

家庭是人成长的开始,是人走向社会的第一个起点。家人是人走向独立的第一任陪伴者,也是不长不短的人生中无法割舍的一生的牵挂和羁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都有家。

父母缔结婚姻,组建家庭,孕育子女。母亲从怀孕开始,坐立卧行,心心念念的就是顺利把孩子生下来,她拖着沉重的身体生活、工作,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疾病忧愁席卷而来;父亲加倍努力地工作,同时照顾母亲,希望孩子摄取良好的养分。孩子在母亲的身体中发育,汲取所需的一切,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和地。

脱离母体以来,我们衣食住行全是来源于父母,没有他们,我们无法生存下去,更不用说我们的疾病、痛苦、教育给他们增添的烦恼有多少了。面对充斥诱惑、罪恶、邪气的社会环境,实在难以保证不被同化,若遇恶缘,念念增益,堕落下行远比逆风上行来得容易来得快,培养一个好孩子比培养一个坏孩子真是要难千万倍啊。我们无法计量背后的父母承担了多大的压力,无法衡量他们付出了怎样巨大的努力。

在子女成长的几十年中,父母费心尽力地使孩子健康、平安、快乐,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做好榜样,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言行,生怕孩子不能成人,以后给社会增添麻烦。父母对子女悉心照顾呵护,精心尽心教育,同时在外打拼,提供源源不断的供给。父母无时无刻不为孩子忧虑,面对重大抉择时无一不把孩子放在首位。十月怀胎,三年哺乳,数十年教养,一生牵挂,从各个方面限制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为的是能多陪伴、教养自己的孩子。他们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孩子,最远大的理想也让位给了自己的孩子。

父母二人上养老辈,下养子女,同时为社会的事业添砖加瓦,辛勤一生,直到老去。但是老去的父母并没有想到,现在的社会,已是独立自由成风,人人叫嚷着要追求个性,保持自我,离开家庭。儿女忤逆父母、顶撞父母已经见惯不惯,老人们守旧落后的观念使儿女渐渐厌烦,小棉袄越来越薄越来越少,空巢、无依无靠、无力生活的老人越来越多。

纵观现实,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的18年间,老年人口净增1.1亿。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将在2025年至2030年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1.95亿,占总人口比例为14.01%。及至2040年,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65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79亿,占总人口比例高达20.21%。

面对如此严峻的养老压力,如果作为子女的孩子都不要父母了,我们的社会能好好照顾我们的父母吗?

如果我们不要父母,那就是丢掉了我们的来处,毁掉了我们的根,我们还有美好的未来吗?

即便是我们尽力养父母的老,我们也都无法回报父母如山如海的恩情,因为从一开始,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事实就是终其一生我们也无法回报父母给我们的爱。

百善孝为先,能成为一家人,是多么特殊而深厚的缘分,一定要孝顺父母,善待家人。但不是愚孝,子女要给予父母智慧,引领父母成长,转变原生家庭中不善的部分为善的部分,代代相传,血脉相承,方能形成大德家风,带动社风民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安乐,国家自然就会繁荣富强。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以德行作为立身之本、立家之本、立业之本,国家自然就会崇德尚廉。这就是好家风的意义所在。

末法时代,利益至上,人心糊涂,物欲横流。好在我们还能看到希望,家庭中仍然广泛存在着没有被埋没的真善美,爱是众生的天性,尤其是爱子女。所以在此奉劝大家,对于自己的不孝行为应尽早忏悔,多多善巧地进行法布施,以使善念善行可以发扬光大,保留佛法之种,救人救国。

愿将此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祝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信受佛法,永不退转,愿回向法界,愿佛法永住于世,众生早日成佛道。

 

点我:

相关文章

临终的现象可以判断往生吗,哪部经书里面说的?

临终的现象可以判断往生吗,哪部经书里面说的?

问题一: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怀是什么?心上莲花:用经典中高大上的说法来讲,“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用你我这般浅陋凡夫能理...

净空法师:总要记住,随缘就自在,一攀缘就落到有

净空法师:总要记住,随缘就自在,一攀缘就落到有

我们学佛如果要想成就,首先就要把这个辨别清楚,什么是我们的真心,什么是我们的妄心?真心是指六根根性,佛给我们指出来,我们要能相信、要能接受,不但要能接受,从现在起...

为何老中医也建议癌症病人诵《地藏经》

为何老中医也建议癌症病人诵《地藏经》

这几天斌很焦虑,因为他的妈妈病了;一年前斌的妈妈得了癌症,切除了整个胃;现在可能转移了;医生建议继续手术;但考虑到妈妈的身体状况,手术的风险又很大.所以斌找了一位...

看完这个再也不生气了

看完这个再也不生气了

古时一位老妇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有一天她去找高僧求教,高僧听她的讲述,把她领到一间禅房里,落锁而去。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资料集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资料集

  人间是剧场,不断地切转着舞台上的背景画面。  在禅者眼里,天地之间的风景,处处都是功课。比如水,告诉人们便是随缘,任潮来潮去,心却能无所住;比如石,告诉人们何谓禅定,任雨起雨歇,心静观自在。师...

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 安忍品 象王恭敬出家相

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 安忍品 象王恭敬出家相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6、象王恭敬出家相  释迦牟尼佛久远之前曾转生为一只大象,与众多飞禽走兽住于密林中,森林环境优美。优雅如白云般大象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