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布施只为人间建佛国
正如法师法语
01、檀那波罗蜜多,是梵语。檀那,可翻译为“布施”。波罗蜜多可译为“到彼岸”。布,是分散到各处的意思。施,是施舍。我们现在处于“此岸”,这是充满黑暗、烦恼、痛苦的地方。彼岸,是指光明、幸福、快乐的地方。佛教认为,我们布施,就可以渡过黑暗、烦恼、痛苦、生死的此岸,来到光明、幸福、快乐、涅槃的彼岸。到达彼岸的方法有六种。布施是六种波罗蜜多之一。 02、菩萨修檀那波罗蜜多,只为利益众生,成就无上菩提。 03、菩萨布施,期望人间成净土。 04、菩萨檀那波罗蜜多不能圆满,就不可能成佛。 05、菩萨布施没有达到众生满意,也不能成佛道。 06、菩萨布施,主动自愿,满心欢喜,勇猛精进,一切施舍,没有执着。 07、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菩萨的布施踪迹。 08、菩萨布施,不是为财富,而是为利众生成佛道。 09、广修布施供养,是名菩萨。 10、菩萨布施不分亲疏、敌友、人畜等众。 11、菩萨真诚感谢接受者,因为接受者是布施者的恩人。因为对方肯接受才让菩萨有布施的机会,菩萨也才有成佛的机会。我要谢谢你:你要我的财物。 12、不执着付出者、接受者、所施物,是菩萨境界。不执着布施供养,功德不可思议。 13、执着布施供养,是凡夫俗子辈,注定生死轮回。 14、人人都行布施,都欢喜付出,社会处处都是慈悲喜舍,世界充满爱,这个社会就是净土,极乐世界就在这里。 15、富人不布施,穷人要反抗,社会就动荡,统治被推翻。 16、布施的理论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发声,布施的实践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带来利益。 17、社会富裕级层必须自觉实行布施,这也是保护自身利益,利人即利己。 18、劝人布施,或见人布施,心生欢喜赞叹,功德与布施者同。 19、布施,又叫付出,至诚一点,就称“奉献”。 20、付出,诚恳的就叫奉献,在佛教中称布施供养。 21、收获是快乐,没有付出哪有收获?财富是从施舍钱财中获得。 22、想发财得付出。要知道付出是发财之因。 23、在民主社会中,人人都是服务员。但你付出,你就是主人。消费者是上帝,收费者是服务。 24、付出是艰辛,收获是开心。付出是欢喜,收获就无限。 25、只想付出,不问收获;只为付出,不图回报;布施供养,不为名利,是菩萨布施波罗蜜。 26、命运讲究在平衡,财富多了得施舍。贪执钱财不想舍,其他方面必有事。 27、金钱只有通过正确的消费,才展现出货币的价值。 28、钱用了,才是你的。 29、我不舍财,财将舍我。我不用财,财将奴我。我不舍财,财必害我。 30、对金钱要正确追求,不能过极。得金钱要合法使用,不可纵欲。有金钱要利济贫困,不要贪吝。救济贫苦修福培德,没有执著。 31、金钱是让你使用,不是存在那里作收藏品。 32、金钱是让你使用,不是被金钱所用,变为金钱的奴隶“财奴”。 33、有钱不用,到时候你的钱也会没有了,上天要收回去了,因为给你没有作用。 34、光想财,是不会得到财的。你不能靠抢靠诈,得靠付出劳力和智力。 35、想发财不是罪恶,但是,贪而无厌、想要的太过于强烈与执着便是贪,贪是痛苦。 36、赚到了钱,不想施舍,将来又成为穷人,再让你尝尝穷人的忧恼。 37、付出,人间才有爱,世界更美好。 38、蜡烛燃烧才有光明。 39、种子消失才有苍天巨树。 40、供养三宝,福田之最。今生安乐,来生大富。 41、供养三宝,又让僧人折腾,来生必经一番劳苦折磨之后,才能发家致富。 42、供养三宝,不给僧众麻烦,必生天上人间享受自然富裕快乐。 43、以欢喜、恭敬、清净心、不求回报心而行布施,虽布施少而得福多。 44、以不欢喜、不恭敬、不清净心、求回报心而行布施,虽布施多而得福少。 45、布施后生后悔,来日生在人间富裕后不久又贫穷了。 46、供养三宝的敬田,孝养父母报答师长的恩田,救济众生的悲田和修桥补路,社会公益的方便田,这是人间四大福田。 47、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就是布施钱财物资,传授知识学问,为人壮胆助威等等。所有一切布施,法布施的功德最为殊胜。 48、佛灭度后,供养三宝的实际意义就是供养僧,僧无疑就是三宝的代表。 49、护法居士供养僧众、维护僧宝形象、护持道场运转、造就弘法僧才,是最的基本的供养行为。 50、轻视僧人,毁谤僧人,则是轻视、毁谤如来。 51、信众遇见比丘比丘尼应该顶礼供养、称扬赞叹,是做为一名信徒的最基本的准则。 52、以图报心、有目的而行布施,是不会有快乐,所得果报也很小,如芥子般小。 53、以清净心布施,可让布施功德产生最大的果报。 54、人若没有奉献精神,那便回到了动物世界,与禽兽一样。说某人跟禽兽无异,就是说他已失去了人的品质。 55、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进步,能够创造今日之辉煌,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奉献付出,无私奉献。 56、标举四大福田,实现五福丰登;更发菩提道心,直上涅槃故乡。
相关文章
问:人往生通常二十四小时,神识会离开,有一位居士过了二十四小时,浑身还是热的,遇到这种情况,是否加长助念的时间?答:没错,加长助念的时间。他身体是热的,就是证明他...
何为生死?佛教关于生死的解释(佛教解释) 生死,梵文称萨摩沙罗(samsāra),意为生死相续,是指众生在一期的或一个段落的出现和消失。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即是死于此而又生于彼...
寺院生活仪轨的意义 明海大和尚 (2007年7月19日晚于观音殿前) 各位营员: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寺院僧俗大众,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生活禅...
人们常常开玩笑说,别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我们还是很在意。我们会对某些人恨之入骨,其实这种恨是对自己的束缚,你恨他与否对他并无影响,但恨却在你心里,所以剔除对...
问:师父,有一位出家僧人,去给一个修佛的人送往生(人当时已经死了十二个小时左右),他到了以后点上香与已经死了的人进行语言交流,说:荷花就在这里你怎么不上去啊?你想...
问:财富的因在哪?真正的因在哪?答:财布施。对。你要种什么种子,往后它才会长成你的财富?财富的真因是财布施,要懂得多布施,我们的福田就会愈来愈宽,所以是财布施。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