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是先富后贫,有的却是先贫后富?

节选自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是名先乐后苦。

复有业初苦后乐。若有众生。为人劝导。挽仰少施。施已欢喜。心无吝悔。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富乐。是名初苦后乐。

复有业初苦后苦。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乃至不能少行惠施。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贫苦。是名初苦后苦。

复有业初乐后乐。若有众生。近善知识。劝令行施。便生欢喜。坚修施业。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富乐。后亦富乐

复有业贫而乐施。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

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

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

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

复有业富而能施。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

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能行施。

复有业贫而悭贪。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不能行施。

以是因缘。生在贫穷。而复悭贪

白话略解 (转贴)

先富后贫

"如果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布施后又后悔,以这样的因缘,他来生先富后穷"

先贫后富

"又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少量,布施后又欢喜,他来生在人间,先贫后富".

贫而能施

经声还说:又有众生(必说众生,不能说人,人只说得一种,众生则包括六道了),以前曾经布施,没有遇到有殊胜果报的福田,轮回生死.现在在人道中.因为不遇大福田,所以果报微劣,随得随尽.又因为弄成了布施的习惯,所以虽然处于贫穷状况,也乐于行施.

富而不施

又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后,暂行布施,正遇上了有殊胜果报的福田.因为福田殊胜,所以来世生活所需一应俱全.因为以前没有形成布施的习惯,所以今世虽然富贵却很坚吝。。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随缘是什么?一样的事情,里面没有取舍

净空法师:随缘是什么?一样的事情,里面没有取舍

我再举个例子,你们自己好好想想。你们争取功名利禄,你今天要钱,要了几十万、几百万的金银财宝,摆在你面前,到你一睡著,在哪里?睡著了什么都没有!你在睡著的时候,金银...

结缘六部曲,告别忧郁症

结缘六部曲,告别忧郁症

抑郁这两个字在很多很多年里都跟我如影随形,现在回想起来,在小时候就已经是抑郁质了:易感、易怒、自卑,好妒,不善表达,活在别人的期待里……焦虑情绪在成年后越来越明显...

《百业经》:供施功德得佛授记95

《百业经》:供施功德得佛授记95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佛教解释)  道场,梵文(Bodhimanda)的意译,音译为菩提曼拏罗。原指释迦牟尼成道之处为道场。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如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分别为文殊菩萨(五台山)、普贤菩萨(峨眉...

嘎玛仁波切:偶尔信佛与蹭“WIFI”

嘎玛仁波切:偶尔信佛与蹭“WIFI”

在中国,很多人都说祖上就信佛,所以自己见到庙也会拜佛烧香,并认为“佛在心中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参加皈依仪式?因为这个仪式真的很重要,是要真正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佛...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里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国王召来了大臣们,一起“研究研究”。  华丽的手巾一个传过一个,每个大臣都大叹稀有难得,吱吱喳喳地讨论着,手巾传着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