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是先富后贫,有的却是先贫后富?

节选自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是名先乐后苦。

复有业初苦后乐。若有众生。为人劝导。挽仰少施。施已欢喜。心无吝悔。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富乐。是名初苦后乐。

复有业初苦后苦。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乃至不能少行惠施。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贫苦。是名初苦后苦。

复有业初乐后乐。若有众生。近善知识。劝令行施。便生欢喜。坚修施业。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富乐。后亦富乐

复有业贫而乐施。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

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

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

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

复有业富而能施。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

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能行施。

复有业贫而悭贪。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不能行施。

以是因缘。生在贫穷。而复悭贪

白话略解 (转贴)

先富后贫

"如果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布施后又后悔,以这样的因缘,他来生先富后穷"

先贫后富

"又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少量,布施后又欢喜,他来生在人间,先贫后富".

贫而能施

经声还说:又有众生(必说众生,不能说人,人只说得一种,众生则包括六道了),以前曾经布施,没有遇到有殊胜果报的福田,轮回生死.现在在人道中.因为不遇大福田,所以果报微劣,随得随尽.又因为弄成了布施的习惯,所以虽然处于贫穷状况,也乐于行施.

富而不施

又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后,暂行布施,正遇上了有殊胜果报的福田.因为福田殊胜,所以来世生活所需一应俱全.因为以前没有形成布施的习惯,所以今世虽然富贵却很坚吝。。

 

点我:

相关文章

道证法师:新的饮食没有供养三宝,尚且犯戒,何况

道证法师:新的饮食没有供养三宝,尚且犯戒,何况

《在家菩萨戒》轻戒第二十三条,意思就是说:一位居士若是受了菩萨戒以后,当得到新的五谷、新的水果、新的瓜、新的菜......等等,如果没有先奉献去供养三宝,就先自己...

【十二因缘】-什么是佛教的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什么是佛教的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佛教解释)  缘起(梵文、巴利文:Nidāna)也称十二缘起支(梵文:pratītya-samutpāda-aṅga,巴利文:paṭicca-samuppāda-a&...

常见六大癌是由哪些饮食引发的

常见六大癌是由哪些饮食引发的

癌症的种类繁多,人的每个器官都有可能发生癌。研究资料表明,不是所有的癌症与饮食的关系密切,但有些癌可能与膳食有关,甚至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一、哪些食物会引发食道...

嘎玛仁波切:堕胎的生命属于“横死”,他们有足够

嘎玛仁波切:堕胎的生命属于“横死”,他们有足够

在当今社会,由于大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很多人有过堕胎的经历,这个罪业很深重。作为一个人,杀人的罪业很大,更何况是杀掉和你最有缘分的骨肉,而这一切本来是可以防患于未然...

海涛法师:天天放生,天天施食,天天点灯,天天快

海涛法师:天天放生,天天施食,天天点灯,天天快

我想不是这个问题,不是你的问题,你感到众生很多,本来就很多啊,但你要有悲心就好了,这个跟德行没关系,现在它来很多所以你要有悲心,然后你对三宝有信心所以现在为你念变...

放下名和利,念佛生净土

放下名和利,念佛生净土

昨天晚上,我们和齐师兄在闲聊探讨佛法中,齐师兄突然说,孙师兄你看看我的头怎么了?怎么突然头疼呢?孙师兄看了看说,一位小和尚在你头上梆梆梆的敲木鱼呢!我们都不解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