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是先富后贫,有的却是先贫后富?

节选自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是名先乐后苦。

复有业初苦后乐。若有众生。为人劝导。挽仰少施。施已欢喜。心无吝悔。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富乐。是名初苦后乐。

复有业初苦后苦。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乃至不能少行惠施。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贫苦。是名初苦后苦。

复有业初乐后乐。若有众生。近善知识。劝令行施。便生欢喜。坚修施业。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富乐。后亦富乐

复有业贫而乐施。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

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

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

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

复有业富而能施。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

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能行施。

复有业贫而悭贪。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不能行施。

以是因缘。生在贫穷。而复悭贪

白话略解 (转贴)

先富后贫

"如果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布施后又后悔,以这样的因缘,他来生先富后穷"

先贫后富

"又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少量,布施后又欢喜,他来生在人间,先贫后富".

贫而能施

经声还说:又有众生(必说众生,不能说人,人只说得一种,众生则包括六道了),以前曾经布施,没有遇到有殊胜果报的福田,轮回生死.现在在人道中.因为不遇大福田,所以果报微劣,随得随尽.又因为弄成了布施的习惯,所以虽然处于贫穷状况,也乐于行施.

富而不施

又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后,暂行布施,正遇上了有殊胜果报的福田.因为福田殊胜,所以来世生活所需一应俱全.因为以前没有形成布施的习惯,所以今世虽然富贵却很坚吝。。

 

点我:

相关文章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附体事件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附体事件

文字编译:凤栖梧、海岸乾隆庚午年间,有一次,官库丢失了玉器,于是在嫌疑较大的官库杂役中展开调查。其中有位叫常明的,在被审问时,问着问着,忽然声音变了,用小孩子的声...

贤崇·贤宗法师:现代女性的智慧法则

贤崇·贤宗法师:现代女性的智慧法则

现代女性的智慧法则 ——2011年6月30日桐乡千怡美美容贤宗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 一、转变思维,走向幸福 今晚我们分享的主题是“什么是智慧的女性”。这个主题我...

打坐静修的心情

打坐静修的心情

心情就是一种情绪、兴致的精神状态和一种感受、行为的情感状态。一般而言,心情会受到外在环境因素以及一些事物的影响。心情有很多种类,比如说兴奋、激动、悲伤、忧虑、惊恐...

信愿法师:台湾陈伟国遭人谋害助念得生

信愿法师:台湾陈伟国遭人谋害助念得生

【念佛感应录】台湾陈伟国遭人谋害助念得生陈伟国,廿八岁,赵阿美师姐的小儿子。往生前一个月,即一九九五年农历四月,一连参加埔里灵岩山寺两期佛七,回来后即对母亲郑重庄...

传喜法师:佛教文化的大家庭

传喜法师:佛教文化的大家庭

佛教文化的大家庭2009、11、30 ——传喜法师金门护国寺开示  宝岛之行遇险阻  我们护国寺提供了这样一方净土,同时我们金门...

慧光法师:计有所得、轮回无休

慧光法师:计有所得、轮回无休

计有所得、轮回无休 ---慧光和上开示---   「计有所得」是指如果人心里面常常想着「我做什么就是因为我想得到什么」。 「计」是计量、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