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捐血属于内财布施,相关经验、好处与感应

很多人都把捐血看成一件很可怕的事,我也不列外。除了是因为怕痛的心理外,当然爱惜自己的身体(古老的想法认为一滴血是吃几十碗饭得来的)也是原因之一。

捐血的好处很多,把自己的血捐出去,除了可以帮助紧急需要输血的病人外(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可以帮助加快身体的血液新陈代谢。而且,新血的含氧量高,所以精神会很好,不容易疲倦。氧气对我们很重要,它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可以消除细菌,也治疗好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现今流行的氧气疗法),多吸新鲜氧气可以减少疲劳。每四个月人体里的血都会换一次,与其让它自己新陈代谢,不如捐出来。一年我们可以捐血四次,捐血的效果肯定比让它自动新陈代谢好很多很多。除此之外,每次捐血,医生都会免费帮你验血(多数疾病可以通过验血发现),如有什么疾病,他们会即刻让你知道。

捐血会痛吗?完全不痛是骗人的。捐血就好像蚂蚁轻轻的咬一口而已(只是在打针时,当然会有麻醉),过后好像睡觉一样躺在那里。要说不痛,也是可以的。很少人捐血过后会感觉晕眩(可能捐血后没有足够的休息、或血液的流动还没有得到调整、捐血前吃太饱等),如果贫血,是不被允许捐血的。生病、感冒或服用某些西药,也是不能捐血。

本来容易缺氧的我时常感到疲倦,捐血几次后,感觉比以前活力很多(我可没有吃什么补品)。想起我第一次捐血的经验,感觉很好笑。很怕、但又很想捐血的我,约了几位朋友和我一起去(帮忙我壮胆)。在捐血时,我不由自主的暗笑对自己说,原来捐血这么简单,却让我担心了一阵子,最后终于克服心理的障碍了(很多人不敢捐血,只是因为心理障碍而已)。我在心里默默计划,以后每三个月我都要捐血一次。捐血过后,也不会影响我的读书、工作或作息。虽然医生都会问须不须要写一封请假信,但我都觉得不必要。

捐血过后,不懂控制饮食的我就开始胖了,妈妈很开心(虽然不认同我捐血),因为她希望我胖一点。捐血过后的我很开胃,吃得很多,但如果想保持身材,捐血一个星期过后就须要开始恢复自己以前的食量,否则体重和身材都会失控。

在佛法中,捐血是三种布施中(财布施;法布施-佛法的灌输,长养众生的慧命;无畏施-心灵上的开导或身体上的保护,让远离恐惧和不安)的财布施。财布施又分内财与外财。外财为钱财,物资上的帮助。内财为身体上各种器官,血,骨髓等等。很少人会用内财布施,因为我们对身体的执着(我执)很深,不难放下。学习财布施(内财和外财)可以帮助淡化我执,进而慢慢的放下它。释迦牟尼佛在还未成佛时,不时都以钱财,物资,头,目,髓,脑等布施,就算牺牲生命,也不退缩。经典记载:佛陀曾经割肉喂鹰,舍身喂虎等。佛陀这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所以我们就从捐血开始做起。

记得我的佛学老师,蔡校长在法华经课堂上有和我们分享他捐血的感应。他一生中捐血四十次,现在年老了,医生不允许他捐血。有一次在梦中,弥勒菩萨对他说:因为你曾经捐血四十次,所以你免除一次动手术的劫难。听在耳里,心里想原来捐血还可以免除劫难(血光之灾)。真是太好了。只是四十次的小痛,就可换回动手术的大痛,划算吧?所以你就别犹豫了,别让生理(痛)和心理障碍了你,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吧,否则你会后悔如果你还活着。嘻嘻!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佛塔的功德

传喜法师:佛塔的功德

佛塔的功德——客堂开示 2013.11.16 佛塔代表佛的身、口、意,所以佛塔的功德很大,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哪怕他无意识地绕着佛塔转一圈三圈或者多圈,对他的加...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佛陀的唯一的儿子罗怙罗尊者追随佛陀出家修行,是在他年纪尚幼时。未满十岁的他初初修行,仍有着童稚爱玩的天性,并且经常说谎戏弄他人。每当有居士向他询问佛陀在何处,他便故弄玄虚,...

每一次宽容,解放的是自己,救赎的也是自己

每一次宽容,解放的是自己,救赎的也是自己

01人生的修行,就是用智慧看透世间黑白,并用一颗善良的心成就一切美好,用一颗宽容的心,坦然地接纳无法改变的不好。修行,就是宽容。容得下别人的中伤,忍得住困苦的折磨...

至心听闻佛法的殊胜功德

至心听闻佛法的殊胜功德

  过去世尊常在恒河边游化,广说法要。每当世尊说法之时,都有无数天龙、鬼神、国王、人民,乃至飞鸟走兽,前来听法。  一日,有位放牛老翁,听闻世尊在恒河边为众生开示微妙法门,便拄着柺杖前来恭闻法要。...

悟恒法师:如何才能改造命运?

悟恒法师:如何才能改造命运?

今天的周末讲堂中,悟恒法师开示了佛教业力思想的起源、佛教业力观的特点,以及如何依教修学,消除恶业、增上菩提。【因果开示】为何好人没好报?如何才能改造命运?悟恒法师...

四个秘诀教你遇事不生气

四个秘诀教你遇事不生气

生气,在佛教中称为“嗔恨心”。通常,是对我们不愿听见、看见的人或事的反应。尤其是“自我”受到伤害后,我们往往条件反射般地现起这一烦恼。阻止这种情绪的发生,主要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