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

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

事情如何才能办好?大家要互相合作,不是用话来耍使人,这一种要避免。要好好讲、讲清楚,以种花为例,不知道的做一次给他看,否则事情做不好,又起烦恼。

做事情要用头脑去思考,不要人家说这样做,就一成不变地去做,要有判断能力,否则岂不就像一只傻狗,人家丢了一颗石头,牠不知丢的是什么,就跟着去捡。

有的人说话令人起烦恼,不能安顿人的心,令人不知怎么好,又要别人听他的。其实他听不听别人的?结果他就在那里心烦闷,起烦恼,解不开。

做事情,不是在分会做不会做,而是要起欢喜心愿意去做,如果分我会做、你不会做,就会竞争、起烦恼,说我扫那么干净,给你乱扫一通,又弄脏了,于是我脸朝这边、你脸朝向那边,两个人不说话,都起了烦恼,心里就想:在俗家时还可以去旅行,出家这么辛苦又不自由,真歹命!

做事情就像在玩游戏一样,若无其事,但心要有主,不要被外境所转。做事情,也不是一直要追求做得很完美,例如:打扫干净了就很高兴,如果弄不干净就起烦恼,这样,即使让你打扫得再干净,这个心还是不会干净。

做事要有耐心,把环境擦洗干净,也同样要把自己的心洗涤清净。边做事边念佛,不要放逸,不要让意识跑走了,才能达到身口意清净。

每天做事,把事情做好,心都在佛道上,如扫地也会悟道,扫地扫尘埃,要会扫我们自己的尘埃。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宣化上人: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今天谈谈在佛教里忏悔的道理。诸佛菩萨不见众生过,众生有过当没有过,佛是不管的。可是自己所造的罪业...

仁清法师:念佛人临命终的时候,怎样面对死亡

仁清法师:念佛人临命终的时候,怎样面对死亡

今天我们讲的是《临终切要》,《临终切要》呀,就是讲念佛人临命终的时候,所应该面对的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怎样提起功夫来,怎样面对我们的死亡,包括助念啊这一些,包括...

嘎玛仁波切:我愿做那一束,引领有缘众生彻底告别

嘎玛仁波切:我愿做那一束,引领有缘众生彻底告别

各位弟子以及亲朋好友们,感谢大家的祝福和问候🙏🙏🙏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大多数人会感叹年过半百之后对于生命长度递减的恐...

净空法师:造极重罪业,临终忏悔都能往生

净空法师:造极重罪业,临终忏悔都能往生

◎【净土法门:造极重罪业,临终忏悔都能往生】造极重罪业,临终忏悔都能往生,但是,杀生,偷盗,邪淫这个不行,为什么,佛能够帮助你,来接引你,你那些冤亲债主不答应,他...

【佛欢喜日】的由来,佛欢喜日是什么意思?

【佛欢喜日】的由来,佛欢喜日是什么意思?

佛欢喜日  佛出世间以利生为本怀,凡有所作,皆想带给众生安乐,拔除众生痛苦,所以,若见众生,舍恶向善,转迷成悟,返妄归真,离苦得乐即畅佛出世本怀故佛欢喜。佛欢喜日的概况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八章 中国佛教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八章 中国佛教

第八章 中国佛教风俗习惯 中国佛教徒在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人生礼仪和信仰活动等方面都与世俗百姓有着显着区别。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