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布施统摄六度

佛给我们讲,布施有三种,第一是财布施,就是把自己的财物、衣服饮食这种种的物质,自己所拥有的这些物质乃至最宝贵的生命都要施与众生。在帮助别人摆脱贫苦、困难的同时,也能放下自己对于财物、甚至我们这个色身的执着,布施就是破除我们对这个我的执着。第二是无畏施,就是使众生脱离种种的恐怖,这是无畏施。第三是法施,应众生的机为大众宣说正法。

我们都知道,菩萨修行六度广度众生,那这里为什么只提到了布施?六度里面,菩萨要修六度万行的,这里只提到了布施而没有说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五个波罗蜜,只提到的是布施。《天亲论》中说:“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说的非常明白的,也就是说,布施统摄了六度。

我们刚才讲的财布施,财布施包括外财布施和内财布施,外财布施就是指拿我们的财物去布施给大众,用财物来布施;而内财布施就是指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时间经历、还有我们的技艺来帮助大众。比如我们到社会上去做义工,到寺院里面来做义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用自己的身体技艺来帮助社会大众,帮助大家能够安心修学,这个财布施就摄布施波罗蜜。

第二是无畏施摄忍辱波罗蜜和持戒波罗蜜。无畏施就是使大众有安全感、没有恐怖没有恐惧的心。我们和大众在一起相处难免会有利害的冲突,如果你受了委屈甚至被别人冤枉不能容忍,用各种手段去报复给你不公平的人,这样就会给大众带来恐怖,所以无畏施也含摄了忍辱波罗蜜。你为了给大众能够无畏,你就先要学会自己的忍辱,所以无畏施含摄忍辱波罗蜜。无畏施同时也含摄持戒波罗蜜。你要让众生无畏,一定要做到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样你戒行清净,你的行为规范,能给大众带来安全感,能让大众安心,所以无畏施也含摄持戒波罗蜜。这是无畏施含摄两种波罗蜜,一个忍辱波罗蜜,一个就是我们讲的持戒波罗蜜。

法施,用法来布施。以佛法来布施众生必须具有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我们一个个的来讲。如果一个人怕辛苦、怕热怕冷、怕种种的辛苦,就没有办法来做法布施,对众说法心无疲倦这就是在精进了,精进波罗蜜;为众生说法时,遇到种种的问题和干扰而能说法无乱,这是禅定波罗蜜;这几个师父都有亲身的感受,过去师父在这上面给大家做开示的时候,下面一乱师父这就开始有点要浮动,随着现在讲经的时间越来越长,师父讲了十年了,你们下面再怎么乱师父如如不动,禅定波罗蜜。再加上师父刚才说的精进波罗蜜,看着上面的讲一个小时,但是这一节课要备课、要准备、甚至是十几天,查各种的资料。刚才讲的精进,现在讲的禅定。再有,说法之人不但要通达佛法还要能观机施教,根据众生的根性来说,这是智慧波罗蜜。真的就是这样,越讲经你的辩才真的无碍的,大家都说师父你怎么这么有智慧,任何的问题都难不倒你。这是智慧波罗蜜,通达世出世间法。随着你的修行、随着你的发心,自利利他,在你利益众生的时候,其实你这六波罗蜜你都具足了。由此可知,财布施、无畏施、法施统摄六度。

印光大师也说:“布施即一切佛法,佛法自始至终,不外一舍字,布施即舍即放下,推之,持戒舍贪嗔痴,忍辱舍嗔恚,精进舍懈怠、昏沉、掉举,禅定舍散乱、昏沉,般若舍二边及我法二执。”这是印祖的开示。佛法不外乎舍,所以这里说布施波罗蜜也就等于说六种波罗蜜,六种波罗蜜具足,也可以说包含了六度万行。

摘自宏圆法师《金刚经》讲义

 

点我:

相关文章

两位沙弥,生死自在两次往生的典范

两位沙弥,生死自在两次往生的典范

  隋 两位沙弥  汶州(今四川茂县)有两位沙弥,不知道是什么来历的人,同一志向专心念佛。经过了五年,年长的一位沙弥先往生,到了极乐净土,见到阿弥陀佛,跟佛说:‘有一个小沙弥,和我一起修行净土法门...

呵斥戏论

呵斥戏论

  佛陀为了示教利喜,开示众生入佛知见而降诞于世,为此一大事因缘,佛陀更以积极理智的态度住世说法,他禁绝弟子们做无意义的议论。但是在当时的印度思想界甚为风行几个论题,诸如「世界是常还是无常」、「神识与...

一位海龟女士学佛念《地藏经》后的生活巨变

一位海龟女士学佛念《地藏经》后的生活巨变

个人听闻佛法比较晚,之前只是有机会就会到处去拜,其中今年六七月,还去了九华山,但其时,还未听过地藏菩萨的事迹。今年八月,因为朋友父亲的重病,使我第一次拿起了《地藏...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2、摄受浊时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2、摄受浊时众生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

宣化上人:像这样的法师,不是受轮回而到这个世界

宣化上人:像这样的法师,不是受轮回而到这个世界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若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假设有人能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当知佛所使,愍念诸众生”:你应该知道,这个人就是佛所使令他来的;如果不是佛命令他...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助念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助念

关于助念 有人认为助念是靠外力改变善恶果报,有失公理与正义,因此助念是邪见。且人尚未死亡就劝人往生有杀生之嫌。对这些问题,个人的看法如下: (一)正确的助念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