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念佛人临终时却不喜欢听佛号,把助念的

问:台湾有一居士曾在念佛堂当过维那,可是临终时却不喜欢听佛号,把助念的人赶走。请问如何防止这种障碍产生?

 答: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虽然一生念佛,但是对这个世间有所留恋,捨不得离开家亲眷属,不能放下财产,所以在临终时贪生怕死。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平常对生死这关一定要看淡,对于世缘要看淡,决定不能留恋,因为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人老的时候,就要想到快要走了,应该如何来处理自己的后事,这样心就放下了,走得也会很自在,念佛功夫也会很得力。

弘法利生也不是真的,不要把它当作是了不起的事,说放下就要放下,才得自在。佛教导我们要随缘,绝不攀缘。随缘就是恆顺众生,有机缘,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没有机缘,连念头都不生,这样多自在!现在有些人是没有机会要创造条件、创造机会,那是攀缘;佛教我们随缘,随现成的,绝不加一丝毫自己的意思在裡面,这才是真随缘!

大家一起共修,最重要的就是「六和敬」,六和敬最重要的是「见和同解」;用现在话说,就是志同道合。大家在一起共修,有同一个方向、目标、塬则,有同一个看法、想法,才是真正的六和敬团体。一个团体人数再少,只有四、五个人,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就不是和合僧团。

共识如何建立?放弃自己的成见,共识就建立了;若坚持自己的想法、看法,共识就打破了。五逆罪是堕阿鼻地狱,五逆罪最后一条是破和合僧,就是破六和敬。我们如果坚持自己的意思,坚持自己的主张,把见和同解破坏了,我们就造这条罪,将来死了以后堕阿鼻地狱。

所以,一定要谨慎,要读经。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不明理。你真正明白道理了,自然就放下了。你来跟我说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只要不妨碍大众修行都好。我们要学诸佛如来的「恆顺众生、随喜功德」,绝对没有自己的意思。大众的意思,我们看得清楚,这些都是妄想、执着,要慢慢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减轻。21-090-0068

 

点我:

相关文章

呷绒多吉上师:生命无常

呷绒多吉上师:生命无常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172)我们都知道生命是无常的。有的人出生不久就死去,有的人甚至活不到出生那一刻;最长的生命也就一百多岁。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人不会死亡。有...

九旬癌症老翁:我长寿,因为得了癌症

九旬癌症老翁:我长寿,因为得了癌症

本文为一位91岁高龄癌症患者所撰。他在文中谈到自已长寿是因为得了癌症,乍听起来似乎有些雷人,仔细想来此话也不无道理。清人程俱诗云:“人言病压身,往往延寿纪”。人一...

莲花生大士:遣除杀生恶业异熟果报、一切病魔果报

莲花生大士:遣除杀生恶业异熟果报、一切病魔果报

苯波教的念诵中记载,在古代某些苯波教的人修砌灵墓,宰杀了鹿、野牛等各类野生动物来祭祀苯波教的天神。当时,国王赤松德赞看见将血肉供养视为善法的苯教彩盘后问莲花生大士...

信愿法师:一个“坏道沙门”往生的故事

信愿法师:一个“坏道沙门”往生的故事

【念佛感应录】一个“坏道沙门”往生的故事释雄俊,俗姓周,是唐朝中叶(约唐肃宗在位年间)之人,世居四川成都。此人在什么机缘下出的家不晓得,史无所载。他秉性胆勇超人,...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

十、恶不能障 弥陀救度 出自《念佛感应录第二集》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一开篇说到自力修行是「难行道」,而举出五个难点,其中第三是「无赖恶人,破他胜德」。意思是...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序言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序言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作者: 魏承思 序言 中国佛教文化史是一个古老的综合论题。 远自释道安首倡“出家无姓,同称释子”,综理经录为中国佛典目录学之始。罗什为答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