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证法师:去助念时,无论多紧迫,都要感同身受,

由反省,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为临终人助念时,要反观回来,反省自己,帮助自己提起正念。

先由自己的反省,

再将心比心,

推到临终人——

体谅他跟我一样,是个无可奈何的凡夫——

「身见」一点都没有破,他还是会痛、会苦的,——

而且他会怕死,也和我一样会舍不得亲情;

所以,我们不要一去助念,就把对方当成初果以上的程度,不要一去就要让他「断惑」!

事实上,

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

就是——为了——像我们这一种又证不了果、又断不了惑的人而设的。

所以当我们去助念的时候,

无论时间是多么急迫,

都要先顺凡情——先顺凡夫的感情——

先去仔细思惟体谅他痛苦的地方,也要关怀他身体的苦,

感同身受,

千万不要漠不关心,当作无所谓呀,

想想我们自己要是肚子痛或是断了腿,能够无所谓吗?

我们关怀他的苦,感同身受,就算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也一定要表达。

要为他求佛救拔,「希望他永远不要再受苦」,永远不要再受苦——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这就是「往生」真正的意思。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懂得无常,才不为感情所伤

索达吉堪布:懂得无常,才不为感情所伤

如今二三十岁的人,学习一下无常观非常好。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很多 人最执著的就是感情,假如感情上出现了变故,自己就会痛不欲生。但若明白了无常之理,即使没得到或者失去...

临终关怀,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应用

临终关怀,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应用

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临终之时,外在因色身四大分离,内在因死别牵肠挂肚,致使身心饱受极大痛苦。一般人临终,正念分明、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的人很少,身心痛苦、业障现前、苦...

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人生的大智慧

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人生的大智慧

01· 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生气、不快乐的根源就在有“我”。生活想要有质量,就需要用慈悲来忘掉自我。如果多想别人、慈悲待物、慈悲待人,哪儿还会有那么多的不开心...

佛法大将沙利子

佛法大将沙利子

  度化母亲的心愿  长老沙利子(Sariputta),礼拜世尊之后便回到自己的孤邸(kuti)。当弟子们礼敬他而离开后,他便洒扫、敷座、洗脚后盘腿而坐,进入阿拉汉(arahant)果定。  他依...

春干摩比丘尼

春干摩比丘尼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记载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  话说有一对贫穷的夫妇住在炭窑洞里,四壁萧条,夫妻俩甚至要共穿一条衫裤,丈夫穿出去了,妻子就只好守在家里;妻子外出时,丈夫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