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情感所转,这是持戒者时刻应该做到的【宣化上

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

1511.

弟子:大地是平等的,它对大风没有反应,是因为大地没有知觉,它是一种不动的东西。

宣化上人:大地的知觉,不是我们看得见的,但是它也有知觉,大地也是一类众生。

1512.

问:上人谈到道宣律师持戒清净,不说无益之话,不随便谈笑,不立刻回答问题,不发怒,也不爆笑欢喜,他时时刻刻都保持自己的原来面目。修行人这样不是像块木头,很没有人性吗?

宣化上人:这并不是他没有人性。他只是不被情感所转。不被情感所转,就是保持中道,这是持戒者时刻应该做到的。

1513.

年轻人:佛教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宣化上人:最难的问题就是你现在问的问题,对吗?

年轻人:对。

宣化上人:我问你一个问题,不问两个。什么问题是不难的?

年轻人:你现在问的问题。

宣化上人:不对。我现在问你的问题,不能说不难。我要呼出气来是很难的,要想吸气进去,那更难了!所以要问这个问题是很不容易的。

1514.

问: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宣化上人:明白佛法就是真正的财富。

问:什么是贫穷?

宣化上人:不明白佛法就是贫穷。

1515.

问:喜悦怎么会苦?

宣化上人:乐极生悲。

1516.

问:当一个人开悟的时候,是否其他的人也跟着一齐开悟?开悟时,是否是悟了?

宣化上人:为什么想要开悟呢?想要开悟本身就是一种执着。如果你想要开悟,你仍然对这个“悟”有所执着。

真正的开悟是悟而不悟,不悟而悟。这种经验不能以文字语言来表达的。没有“悟”这个字,才可能有真正的悟道。我们在金山圣寺,不是为了要开悟,我们是要依教奉行来修行。

1517.

问:一个人在开悟之前,是否先要破无明?那么这个人为了要破无明,必需要修很多辈子……。

宣化上人:你的问题问得很好。你不知道你过去世已经修了多长一段时间。每个人都可能开悟,但是你在耕种时,你不能说:“我种的农作物长得太慢了,我帮个忙把每一棵都往上拔高几寸。”要让农作物自己长大,你不能帮助它生长。

1518.

问:请问上人众生从哪里来?为什么佛在众生之前悟道?为什么众生没有在佛之前悟道?为什么众生有无明?

宣化上人:众生由无明而来。如果你破了无明,你就成佛了。为什么佛会成佛?因为他能把无明破了。为什么我们仍然是众生呢?因为我们尚未破无明。

再详细讲:众生由真空而来,这是因为真空内有妙有。但是这个妙有非有,真空非空,所以里面包含着众生。

妙有非有,所以如果众生想要成佛,必须回到真空去。这个真空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成佛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形状或记号,它只是我们本有的智慧光的一种凭照,真空学说的一种证明。

1519.

问:请问如何修持?

宣化上人:要修持做什么?

1520.

弟子:最近折了脚,就是因为不听师父的话,多管别人的事。

宣化上人:这话错了!我不是要你们不管别人的事,而是要你们不管别人的闲事。相反的,我更要你们在照顾别人时,先照顾自己的足下。如果大家都不管别人的事,哪里还有菩萨可成?

1521.

弟子:什么是三昧水?

宣化上人:三昧水是一种用咒加持的水,叫三昧水。譬如你念〈大悲咒〉加持这个水,也可以叫三昧水;你念〈楞严咒〉加持水,也可以叫三昧水。三昧加持的力量、三昧水。三昧就是个定,定水。那么你诵咒怎么叫定呢?诵咒怎么叫三昧呢?怎么叫定呢?因为你诵咒的时候是一心、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就是个定,所以啊这叫三昧水。翻译给她听,她听不懂我讲话。

1522.

宣化上人:什么叫染污法?就是世间人所行所做的这叫染污法。什么是清净法?就是出世,出家人所行所做这都是清净的法。这一点你们要认识,要明白什么叫清净法,什么叫不清净法。

恭录自《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

 

点我:

相关文章

放生得智:57.放刀成圣张屠户《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得智:57.放刀成圣张屠户《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五章放生得智】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57.放刀成圣张屠户  永...

嘎玛仁波切:作为一个已皈依的佛弟子,还可以求道

嘎玛仁波切:作为一个已皈依的佛弟子,还可以求道

【问题】作为一个已皈依的佛弟子,还可以求道法吗?听说道法能很快解决世间的问题。【嘎玛仁波切答】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想着快速得到某种成就,永远都会走偏。道法能快速成...

索达吉堪布: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

索达吉堪布: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

问: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关系和感情?  索达吉堪布:为了受持清净的戒律,该放时也应该放下。但所有人情是不是都要放弃呢?作为修行人,这是不一定的。否则...

海涛法师:太阳不见了

海涛法师:太阳不见了

  从前有两个修道人,一位叫题耆罗,一位叫那赖。他们在深山中专心修行,经过长期修炼,他们越过欲界的诱惑,获得了神通。  一天夜里,题耆罗起来诵经,累了便躺下来休息。这时,那赖也起来诵经,在狭窄的石...

帮弟子缝衣服,照顾生病的比丘,佛陀原来如此暖心

帮弟子缝衣服,照顾生病的比丘,佛陀原来如此暖心

  熟悉佛法的人都知道,佛法不提倡崇拜,也不认为依靠崇拜敬畏可以获得解脱。佛法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信仰,不如说是一种智慧的教育。而这样的教育,离不开导师的言传与身教。  佛陀成道之后,开示佛法,经年不...

宽容不等于放纵

宽容不等于放纵

宽容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放纵,也不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宽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