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误区

由于戒律的弘扬不到位,大多数人不了解戒律,对戒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致使很多人谈戒色变,这么殊胜的  戒律怎么会让人害怕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持戒误区:

一.戒律是自律,不是律他

学戒持戒的首要目标是自律自修自我约束,然后再通过持戒的功德,慢慢影响大众一起持戒。

如果动不动就呵斥别人犯戒破戒,并且不知道是谁给的权力,宣判别人下地狱作饿鬼畜生,这样只会让大家对戒律讨厌和害怕。

戒律是约束自己三业,规范自己身心的,让自己能够快速与道相应;不是尺子,去量人长短,不是镜子,去照人美丑的;若明白了这一点,持戒就持得欢喜自在了。

二.戒律是开明的,不是呆板的

佛陀制戒非常开明灵活,慈悲并且人性化。

佛陀制戒时,首先考虑的是最下根器的佛弟子能否持守,不断的去询问,有无异议,让大家都认同并且能够做得到,这样才能体现戒律的作用和意义。如果佛陀制的戒大家做不到,等于没制戒。

佛教从传入中国开始,就是戒律、僧制、王法与俗礼互相融合的过程,如果一定执着纯粹的原始的佛教戒律,那么,佛教难以在中国生根发展。所以祖师们根据中国的国情,为了佛法的长久住世,而破了一些遮戒。

祖师说,对于持不了的一些戒,要有惭愧心和忏悔心,要发菩提心去利益更多众生。

三.戒律是解脱,不是束缚

修行是逆生死流,戒律就是要断除我们的累劫习气,切断对世俗生活的贪染执着。

很多初学者,一进入佛门,发现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干脆弃而不学,以为不学习戒律犯了没有过错。这样的认知是非常错误的,犯了戒不旦照样有罪,还多一条不学无知罪。

实际上,戒律是帮助我们解脱的,持一条戒有一条戒的功德。有了戒律的规范,我们的欲望会少一点,烦恼会轻一些,离解脱就更近了。

四.戒律是保障,不是妨碍

佛弟子如果没有戒律的保护,跟俗人无异。

会在红尘五欲里迷失自己,身口造罪无量,一旦业缘成熟,难脱果报。按戒律要求的去做,就不会造恶因,我们就不会遭受恶报。每一条戒律,都是让我们清净自在的。

五.戒律是基础,不是终极目标

持戒有无边利益,是入道修行的根本,佛法三学的基础,没有戒律不生定慧。但一味强调持戒就能解脱,就落入戒禁取见。

如果不修禅定、念佛等法门,持戒充其量只是人天果报,还在轮回中。所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才是学戒持戒最重要的目标。

知道了这些持戒的误区,以后我们就可以绕开这些误区了,让我们快速得到解脱,往生极乐。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普贤十大愿王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点我:

相关文章

圣辉法师:我对中国当代佛教界现状的看法

圣辉法师:我对中国当代佛教界现状的看法

我对中国当代佛教界现状的看法    2006年9月27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赴贵阳弘福寺参加心照法师升座仪式,...

女人的​梦想

女人的​梦想

有位优婆夷(女居士)前来祇园祇舍,以衣食汤药等物供养三宝。佛陀很赞叹,亲自为居士说法,使其心开意解,获益良多。听闻佛法后,女居士不禁向佛陀诉苦道:“世尊!相比于男...

嘎玛仁波切:为什么这些人往生时,能做到带着笑容

嘎玛仁波切:为什么这些人往生时,能做到带着笑容

善巧生存之道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这里?我所遇过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有百分之八十都告诉我,他们有这样的疑问。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很难寻找答案,只...

慈法法师:圆满的皈依

慈法法师:圆满的皈依

圆满的皈依 (缘起:2011年7月25日,几位参加放光寺汉传短期出家的弟子至诚祈请慈师授与一个圆满的皈依,慈师畅性,讲出了法用皈依。如此皈依,一入耳根,永不败...

体慧法师:念佛 持戒 发愿(西安3月10日法会

体慧法师:念佛 持戒 发愿(西安3月10日法会

西安3/10开示 台湾宝岛慈光寺体慧长老开示 会念佛绝对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有人不修行还好,一修行脾气特别大,俗话讲:老修行人脾气特别大。为什么?没有念到佛...

大安法师:临终助念的时机该如何把握

大安法师:临终助念的时机该如何把握

问: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九倍,等他断气后再进行助念比断气前更容易搞定。那临终助念是在断气前进行?还是等他即将断气之时或断气之后,再进行助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