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不守戒就是末法

受戒后要本着「止恶防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去做,那就是守戒。

◎一九八六年九月叁日开示

受戒后要守戒,戒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就是止恶防非,停止一切诸恶,奉行众善,防止犯错。受戒后要本着「止恶防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去做,那就是守戒。在行为思想上儘量把恶停止,儘量去做善,帮助旁人。要时刻防备自己有不合理、不合法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戒的意义。佛子持戒要注意此点,看自己能否照着去做?

各位皈依叁宝后,对佛法僧要时刻存着恭敬心。因为一切唯心造,如果心常恭敬叁宝,久而久之,自然与叁宝合而为一,而成为佛宝、法宝、戒宝。皈依叁宝后,遇到佛像都要恭敬礼拜;佛经都要放在世俗书的上边,及尊重的地方,佛经最好尊重整齐地放好,不可以放在楼梯边人走路的地方,要放在乾净的地方。要时刻尊重佛法僧戒,切不可存轻慢之心。

持戒就是清净自性,把自性所有的乌云黑暗一扫而空,不守戒乌云就重重无尽。越不守戒,乌云越多,就好像天空的乌云一样。人不守戒,则在自性上产生染污的乌云。你不守戒,不是别人受伤,而是自己受伤,自己的自性受伤。所以我们必须严守戒律,持戒就是正法,不持戒就是末法。

我们听闻佛法不要贪多,最重要要止恶防非,能知能行,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就够了。当佛要入涅槃时,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其中问到当佛在世时,佛弟子以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应以何为师呢?当时佛郑重地告诉出家、在家弟子要「以戒为师」。所以我们念皈依时,也念皈依戒,就是以戒为师。你想真正学佛法,就要以戒为师,不是在口头上说戒、戒、戒,要在心里戒。

五戒不犯,心里就光明。犯戒的人,你听他讲话,就知道里面总有个鬼,他讲话不能扬眉吐气,理直气壮。他后边总是有一根绳子在拉着他,就好像鬼拉住他的尾巴,叫他害怕。

无论我到什么地方,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我身上没带枪、子弹等等武器,但有些邪里邪气的人,见到我就害怕,甚至害怕得战战兢兢的,连话也不敢讲,看也不敢看我。今天我告诉你们为什么?因为他们不守戒,一天到晚住在乌云里,在黑暗里躲着,见不到光。

不守戒就是末法的表现,你们要护持正法,就要守戒。守戒不是叫人守,要自己守。不守戒,自性就受伤;自性受伤就是染污、黑暗,就好像镜子上盖了很多尘埃,照不见人。我们自性就像镜子一样光明,我们塬本都有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自性是光明无量的,但因为不守戒,光明就显不出来,记忆也不好了,什么都不好了。为什么人愚痴?就因为不守戒。还有现在有一些弱智儿童、低能儿童,也是因为前生不守戒,所以就和马、牛一样愚痴,虽然有人身而无人智,不但愚痴而且颠倒。

就像今天有个人来问我,他是第几地菩萨?根本他连菩萨的边都还没有摸着,就问自己是第几地菩萨?你说可怜不可怜?这一类人都是不守戒,所以变成神经发狂。

佛就是大智慧,谁有大智慧,就像佛一样。不能成佛,就是因为不守戒。佛生生世世都是在守戒,戒丝毫也不犯,所以证得佛身,有叁身、四智、五眼、六通。要是每一个人都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守戒。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自杀是命中注定的吗?

达真堪布:自杀是命中注定的吗?

达真堪布开示于2015年第一届大学生体验营  问:如果一个人选择了自杀,是否是他命中注定,即他的因果就注定他这个时候该死,还是他违背了自己轮回的定数而选择了结束自...

宽谦法师: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宽谦法师: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凡是宗教都有其共通性,也就是离不开信仰,没有信仰也谈不上是宗教,而且所有宗教都劝人为善,启发爱心、博爱和慈悲。然而佛教不同于所有宗教的最...

海涛法师:这就是转自己的念头,不要让自己沦落在

海涛法师:这就是转自己的念头,不要让自己沦落在

活着是为了众生,养成一个习惯,所以我们叫「一心念佛」,或是常念「唵嘛呢呗美吽」,就为了要保持一个利他的菩提心,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为了要保持利益众生的心,所以我们...

【三皈依】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的内容

【三皈依】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的内容

三皈依是什么意思?三皈依的内容  三皈依,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转或是归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即归投依靠佛法僧三宝。我们所皈依的佛、法、僧三宝,代表着佛法的全体,缺少任何一宝,都是不完...

不必召请的,施食简轨

不必召请的,施食简轨

【不必召请的,施食简轨】【时间】:最好太阳还未出来前施作,但佛在《焰口经》中说:“每于晨朝,及一切时,悉无障碍。”,即是说,食施的时间,虽然最好是在晨朝,但一切时...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四讲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四讲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四、觉照无常智慧生 1.认识无常 声闻乘的人,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常常强调无常。密勒日巴尊者曾经说过,进入佛法之门的第一步就是学习无常。佛陀由四门看到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