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劝不要养金鱼蟋蟀而取乐

恭摘自《安士全书白话解》节选33

劝不要养金鱼蟋蟀而取乐

《正法念处经》云:“人命不久住,犹如拍手声。妻子及财物,一切不相随。唯有善恶业,常相与随行,如鸟行空中,影随常不离。”因此,可知金鱼蟋蟀,虽可娱目取乐,但仔细一想,一点用处也没有。唯有杀业,永远常存。何苦为了两只眼睛,生生结怨,世世寻仇呢?

案例一:

杀虫养鱼,全身搔烂(见《好生录》)

明末,无锡薛子兰,喜养金鱼,常常取红虫喂食,所杀不可计数。后来得了一种奇病,伸手搔身,握住扔掉,说:“有千万条红虫,在我身上,痛楚难忍。”遍体搔烂而死。

白起①坑埋赵国士兵,一夕四十万。项羽②坑埋秦国士兵,一夕二十万。张献忠③在四川,砍断人的手足堆积成山。此时众生血肉糜烂,与红虫有什么差别呢?死于刀兵的人,过去必有前因;养物伤生的人,未来必有恶果。因此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案例二:

蟋蟀报仇(见《因果目击编》)

明末,杭州张某,好斗蟋蟀,战败即断头抛弃。后来背上发疽,烂黑肉如蟋蟀头者数百,一摸都动。痛入骨髓,号呼而死。世人造业,来源于六根①。一根既动,五根交发。如养蟋蟀,本为眼根,但捕捉时静听它的鸣叫,耳根造业。以手指挥,身根造业。推测胜负,意根造业。赌博饮酒,鼻舌二根造业。《楞严经》所说六交报,就是指此了。

 

点我:

相关文章

沉默,宽恕,忍让,放下

沉默,宽恕,忍让,放下

◎而且人们对他人的批评也未必正确,既使是正确,是事实,也不应当说。◎因为观察一个人,既使对他的各方面都看得很清楚,仍然不敢妄下断语。◎尤其是不造口业,常常保护自己...

关其祯居士:从求智慧到为生死──回顾我与净土宗

关其祯居士:从求智慧到为生死──回顾我与净土宗

从求智慧到为生死──回顾我与净土宗的法缘(三) 第311期明觉 文:关其祯 我由一个唯物主义的无神论者转为相信生死轮回的佛教徒,除一些因果法则的逻辑分析外,几...

放生善报:放生愈疾 12.善愿达天江端木

放生善报:放生愈疾 12.善愿达天江端木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第二章 放生愈疾  12.善愿达天江端木  仁和江端木...

求夫求妻求子指南与成功经验分享

求夫求妻求子指南与成功经验分享

对于求到如意伴侣,可能很多学佛道友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求如意伴侣是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加以批驳!殊不知求如意伴侣自有其奥妙之理所在!从学佛上看,求到如意伴侣,我们的另...

宏圆法师:金刚般若使我们更加深信弥陀的临终接引

宏圆法师:金刚般若使我们更加深信弥陀的临终接引

  《金刚解义》中说:“如来二字之义,而示以真佛无相也,盖真如法身,本无去来,其来也,心净见佛,非是佛来,其去也,心垢不见,亦非佛去,譬如水清月现,月本非来,水浊...

人生哲理:佛心待人,自己即佛

人生哲理:佛心待人,自己即佛

1、佛心待人,自己即佛佛心待人,自己即佛;佛性悟人,人即是佛。修行到了“看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中喜悦无处不在,你便拥有了一个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