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的去处

  在现实世间里,人们除了关注衣食住行等日常事务外,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生从何来,死归何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有一次上午,许多比丘前往一个叫“那梨迦”的村落里乞食。一些村民对比丘们说,村里有许多虔诚的护法居士不久前皆纷纷离世。比丘们听说后,都一一登门,向居士的亲属表示慰问,并集体诵经,表达由衷的敬意。

  乞食回来后,比丘们对这些居士们生前的善行感念有加,都很想知道他们死后都投生到了哪里。于是比丘们来到佛所,谦卑地向佛陀请教:“世尊!近来那梨迦村里不少虔诚的优婆塞,都先后舍报离去。一想到这些,真是令人伤感啊!”

  佛陀沉默片刻后,对弟子们说:“诸比丘!请你们不必伤感。世人皆有自己的果报因缘,当因缘聚会之时,他们便顺理成章地离开了。”

  比丘们趁机请教佛陀:“世尊!我们都很想知道,这些居士们死后,会不会堕入恶趣呢?”

  佛陀听后,沉默了半晌。当看到大家恳求的眼神,佛陀便缓缓地回答说:“那梨迦村里的这些居士,生前很讲修持,绝大多数都断除了五下分结,已经证得了阿那含的果位,不会在六道里轮转受苦了。”

  比丘们听后,继续询问其他村落里一些居士的死后归趣。佛陀回答说:“这些居士中,一部分证得了阿那含果,一部分证得了斯陀含果,还有一小部分证得了须陀洹的果位。总之,功不唐捐,这些平日持戒行善的居士,都有了不错的归宿。比丘们!你们可以放心了。”

  比丘们听后,意犹未尽,打算继续询问另外一些居士的死后情后,但被佛陀制止了:“止!止!如果世上人都与你们这样,逐一向我询问他们的死后去处,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呀!”

  比丘们听后,觉得很不好意思,都向佛陀忏悔认错。

  佛陀说:“有生必有死,这是世间常则。至于每个人的死后归趣情况,其实从他们生前的行迹中,多少可以了知一二。其实,世人无需本末倒置,只要生前倾力去止恶行善,又何必担心死后的去处呢?”

  ——根据《杂阿含经·854经》改编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教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经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1、大悲心太子勇挑重担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1、大悲心太子勇挑重担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0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0

  往生女人第四  元念佛婆  念佛婆,不清楚他的姓氏。元朝至顺庚午年,浙西连年闹饥荒,杭州城中,饿死的人相互堆积,官府命令街坊小吏派人抬尸体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有一婆子,二十天不腐烂,每天都在...

无事可做就是福?

无事可做就是福?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跟他学禅。禅师吩咐僧众,一切都不可带进山门。禅堂里,他要学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给龙天”,但学僧有的好吃懒做,讨厌工作,有的贪图享受,难以忘俗。无德禅师于是...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里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国王召来了大臣们,一起“研究研究”。  华丽的手巾一个传过一个,每个大臣都大叹稀有难得,吱吱喳喳地讨论着,手巾传着传着,...

不可思议!和尚诵《金刚经》两只乳鸽竟转成人身

不可思议!和尚诵《金刚经》两只乳鸽竟转成人身

  释明度住并州石壁寺,家世如何,姓甚名谁,那乡人氏,在佛教史传上皆未详载,只知道他是唐朝贞观年间的人。  这位法师,就当时整个佛教的建树来说:在佛史上虽没有他的记载,但根据他的行履来说,他对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