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德和尚念佛

  贤公在日,经常会给大家讲起一位僧人的轶事,我们去孤峰寺和清泉寺的时候,演强法师和印生法师不约而同地也提起了这位僧人。看来我们是很有必要对此人有一番专门的介绍了。

  老德和尚,和贤公(当代112岁的高僧海贤老和尚)是同龄人,幼年丧父,随母亲乞讨度日。一个奇冷无比的冬天,饱受冻饿之苦的老德母子乞讨至桐柏县平氏镇的金山寺,哀求住持海参法师慈悲收留,并希望法师能够收老德为徒。海参法师没有答应给老德剃度,而是把他带到韦驮菩萨像前,让他拜韦驮菩萨为师。因为老德呆傻愚钝,所以他母亲唤他叫「老呆」,南阳方言中「呆」与「德」同音,所以传之日久就演变成了「老德」。老德就这样出家了,没有剃度师,也没有法名,更不曾受戒。

  从此,平氏镇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记住了一个每日肩搭布袋出外化缘的呆和尚。海参法师教他走路时念阿弥陀佛,他果然老老实实地边走边念。村里的妇女和顽童们看他呆傻,就常拿他取笑。老德也不生气,只是一再给人作揖,口中不断地念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有人愚弄他说:“老德,你磕个头我给你粮食。”老德说:“没有佛我不磕。”人家指着一块石头说:“这里面有佛。”老德放下布袋,对着石头跪下就磕响头。人们以为好玩,就常常这样捉弄他,以至于把老德的额头磕出了一个鸡蛋大的包。更有些欺人太甚的,指着牛粪对老德说:“这里面有佛。”老德说:“有佛我就拜。”然后就对着牛粪磕头。有人把一根线搭在他的耳朵上说:“老德,我把你拴在这里了,你动不了啦!”老德便站在太阳底下哭起来,半晌不动地方。后来有人经过,问他为什么哭,他说被人拴住了。人家问用什么拴的,他说用线。问他拴住哪儿了,他说拴住耳朵了。人家把线从耳朵上给他拿下来说:“我给你解开了,你可以走动了。”老德马上破涕为笑,连连给人家作揖念佛……

  老德化缘回寺之后,一定先到韦驮菩萨像前跪拜,说:“师父,我回来了。”然后再把化来的东西拿到大殿供佛。白天出外化缘,夜晚拜韦驮菩萨,年复一年,日日如是。

  一九五四年腊月,老德和尚生病了,但是拒进汤药。见人就问:“哪天是腊月初八?”每天必然要问几遍。海参法师私下问他:“你总是问腊月初八干什么?”老德和尚回答说:“我师父告诉我说,腊月初八那天阿弥陀佛来接我走。”海参法师默记在心,暗暗赞叹。

  转眼到了腊月初八这天,老德反而不再问了。寺内僧人告诉他:“今天就是腊月初八,你到底想干什么呀?”老德一听此言,好像很惊讶地说:“是吗?那我得走了。”请人为他打来一盆洗澡水,他沐浴更衣后,便端坐念佛而终。

  老德和尚往生将近两年的时候,有几位客商到武汉做生意,在武汉街头遇到一个肩搭布袋正在化缘的呆和尚,大家都说像老德,于是上前打招呼说:“老德,你怎么跑到武汉来了?”呆和尚看着他们,傻傻地笑着说:“化缘嘛!”大家说:“和我们一起回去吧?”呆和尚说:“我过几天再回去。”

  等到这几位客商从武汉归来,向平氏镇的百姓们讲起他们在武汉街头遇到老德的事情,才得知老德已经往生两年了。但是他们依然非常肯定地说,他们遇到的就是老德和尚。

  (因缘生按)南无阿弥陀佛!老德和尚的事迹在南阳所有的僧众当中几乎是无人不知的,然而却因为年代久远,流传多有错讹。因为贤公生前曾不厌其烦地反覆说起,所以末学认为这有必要去认真对待。因此末学和印志法师特意赶往平氏镇做了一番深入的调查。在平氏观音寺住持印川法师和几位大德居士的热心帮助下,我们找到了当年在金山寺追随海参法师做过驱乌沙弥的秦启长老居士。

  秦老居士今年已经八十三岁高龄,家就住在金山寺后面的村子上,他十二岁之前都是在金山寺度过,海参法师还为他取了个法名叫印权,所以他对老德和尚是最了解不过的了。末学讲出了自己所掌握的一些老德和尚的资料和存在的一些疑问,请秦老居士印证和解答,秦老居士很耐心地为我们一一做了答复,并且非常热情地带领我们去参观了金山寺的遗址和老德和尚的墓地。眼见这一代圣僧的墓地却被浓密的荒草荆棘层层包围,末学忍不住连声称念佛号,泪湿青衫……

(本篇节录自新版《来佛三圣永思集》—「一声清风遍寰宇」)

 

点我:

相关文章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金沙滩头马郎妇”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金沙滩头马郎妇”

  元朝时,浙江吴兴有个名叫觉岸的僧人,写了一部名叫《释氏稽古略》的书,其中记载了马郎妇的传说。  在唐朝的宪宗元和十二年,陕西某地突然出现了一个十分美貌的提篮卖鱼少女。当地的少年见了,都争着想娶...

因一世杀牛,他们多世受报

因一世杀牛,他们多世受报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最小的妾叫做毗舍离,才智双全,波斯匿王把她当妹妹看待。她有三十二个儿子,都力大无穷。最小的一个,乘象过桥,碰上宰相的儿子,就把他摔伤在桥下。宰相子怀恨在心,暗中谋划报仇,制...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与妻子、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孙媳一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一天,佛陀与阿难经过他们家门前。佛陀看到那金碧辉煌的大门,便对阿难说:「这家人前世种下善根,但不知今世如何。...

贪执睡眠来日终堕落

贪执睡眠来日终堕落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全不能体会佛陀苦心的教导。他贪爱色身的快意舒适,每日饱食后即关起房门恣意睡眠,从不修行。  这一天,智慧深广的佛陀忽然发现,这位懈怠懒惰的比丘...

顺治皇帝出家缘的前世今生,一部让人潸然泪下的诗篇

顺治皇帝出家缘的前世今生,一部让人潸然泪下的诗篇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眉山高峰结茅庵隐居。老僧终年不下山,不吃饭,不喝水,闭目打坐。有一个小和尚跟着他,不时下山买米做饭自己吃。就这样老僧打坐了十多年,徒弟跟随了十多年。  一天,老僧忽然睁开眼睛...

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人是谁?

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人是谁?

  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世尊!我刚才在禅修中这样想:如果能有善知识的引导,解脱涅盘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  佛陀指正尊者阿难说:“不要这么说,阿难!为什么呢?因...